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十月初一祭祖,墓碑上的显、先、考、妣都是啥意思?为啥还有红字

农历的十月初一是传统的祭祖节气:寒衣节。不少地方讲究寒衣节要上坟扫墓,给祖先送钱送衣,在墓前祭祀、叩拜。

但你知道墓碑上的显、先、考、妣等字是什么意思吗?为啥有些墓碑上是黑字,而有些却是红字呢?

1·寒衣节祭祖烧纸衣

据说寒衣节祭祀的习俗源于孟姜女的传说。《春秋左氏传》等文献中“杞梁妻哭夫”的故事便是原型。

十月初一祭祖,墓碑上的显、先、考、妣都是啥意思?为啥还有红字

故事中说:在秦始皇时,孟姜女的丈夫范喜梁被抓去修建chang 城,从春到秋杳无音信。

天冷了,孟姜女便做了寒衣前去寻夫。几经辗转才知道丈夫早已累死、被筑城墙之中,伤心的孟姜女就在城墙边大哭,哭声悲切、令人动容。

突然城墙崩塌,露出累累白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滴血“验夫”,寻到之后抱夫君投海殉情。

民间感其坚毅和深情,便把这天视做祭祀之节,怀念先人,送钱送粮送衣。

除去传说,“十月朔”送寒衣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代。

《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句子,说的就是农历九月底、十月初天气变冷,要准备寒衣过冬,所以寒衣节又被称为“授衣节”。

十月初一祭祖,墓碑上的显、先、考、妣都是啥意思?为啥还有红字

宋代《武林旧事》中载: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说明此时之前,十月初一祭拜用的是实物棉衣;到了明代才出现烧纸衣的习俗,明代《帝京景物略》中写: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

不但要烧纸衣,还要写上名字和辈分等,像给亲人寄信一样。

清代之后,寒衣节的习俗更加具体,《帝京岁时纪胜》中载: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那时寒衣节的习俗和中元节相同,要在晚上、在自家门外烧寒衣。不少地方至今依旧沿用这一风俗。

但很多地方寒衣节的习俗已经基本和清明节类似,要上坟、扫墓,烧纸、叩拜。

2·墓碑上的字是啥意思

我们这里寒衣节的习俗,就与清明节有些类似,唯一不同的是清明祭祖要在清明节前,寒衣节祭祖则在十月初一之后。

十月初一祭祖,墓碑上的显、先、考、妣都是啥意思?为啥还有红字

据说清明节“那边”会提前开门、当天关门,送晚了会“收”不到祭品;而寒衣节则是当天开门,去早了反而“收”不到。

在上坟祭祖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墓碑上的字,通常都有“显、先”还有“考、妣”等字,以及有些墓碑上是黑字或金字,另外一些却是红字,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讲究呢?

其实这些字和颜色都源于后辈对先祖的尊敬和怀念,讲究还是很具体的:

先和显

辞书类鼻祖《尔雅》中解释,“先考”和“先妣”是对逝去父亲和母亲的尊称。先指的是“过世”,考指父亲,妣指母亲。

而显字指的是:此人在过世时,上面已无长辈健在,下面已有孙辈,在家中地位比较显赫,立碑时可以加“显”字;如果过世时上面还有长辈,或者尚无孙辈,那就只能用“先”而不能用“显”。

十月初一祭祖,墓碑上的显、先、考、妣都是啥意思?为啥还有红字

在一些地方还讲究只有过世时在六十岁以上,符合上面的条件才能用“显”。

公、氏、孺人:

公指男性,在前面加上姓氏,意思是姓某某的男性;氏和孺人指女性,通常在前面加上夫家姓氏,指的是这家的女性,也有在氏前冠自家姓氏的,依各地风俗而异。

故和讳:

故指的是已故之人,通常指关系比较亲近之人。通常已故之人如果是长辈,姓氏后、名字前要加上“讳”字以表避讳,认为晚辈直呼尊长、长辈之名为大不敬。

墓碑上的红字和黑字:

墓碑的颜色有从五行上论的,黑色为水,白色为金、青色属木,红色属火(深枣红)。

碑上字体的颜色多以醒目为准,深色底就用白色或金色字,浅色底则用深字或金字等。

十月初一祭祖,墓碑上的显、先、考、妣都是啥意思?为啥还有红字

墓碑上出现红字,大多有三种情况:

一是合葬之墓,一方已过世,另一方还健在。健在者的名字就用红字,待百年之后,再由后辈描为统一颜色;

二是过世之人曾有过重大、突出贡献,为表敬仰和深切追思,就用红色来标明,祭祀时也需抬高礼遇。

三是个别地方讲究过世之人在80岁以上者,碑文要用红色,尊其长寿,为喜丧标志。后两种通常会在墓碑上注明。

结语:

寒衣节祭祖的风俗,因地域不同应该会有所差别,但我们怀念先人的心情应该都是一样的。逝者如斯夫,忆亲也思亲。

不过民间也有句话,说“活着一碗水,胜过故后十炷香”,人孝不在形式,而在于内心。

你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