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穷日莫出门,绝日不开张”:十月十三是秋绝日,有啥说法
农历的十月十三是秋绝日,也是穷日,老话说“穷日莫出门,绝日不开张”,什么是“穷日”和“绝日”?有啥说法呢?
1·什么是穷日?
《山海经》中记载了帝俊和羲和生了10个太阳的故事,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意思是10个太阳同住在一棵大树上、轮流值日。
为了区分这10个太阳,就给它们命名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就是十天干,十天干值班一轮为一旬。
这本书里还讲了帝俊与常仪(有学者认为与羲和为同一人)生有12个月亮,月亮们也像太阳一样轮流值班。
这12个月亮分别被命名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值班周期为一个朔望月,值班满一轮为一年。
人们也用天干和地支搭配来纪年、月、日、时,它们一一搭配产生了60个组合,被称为“六十甲子”。
十天干中最后一位是癸,十二地支中亥是最后一位,所以癸亥这个组合就代表穷尽和结束,所以癸亥日就是“六甲穷日”,简称为“穷日”。
因为穷代表前行无路、山穷水尽等,所以古人认为这天不宜外出。《后汉书》中就有“明日癸亥......六甲穷日不出”的记载,说明在汉代时人们就已经讲究“穷日不出门”。
在民间,“穷”也代表贫穷和匮乏,所以穷日也代表财运不佳,或者容易破财变穷。
四季之中,春季的乙亥、夏季的丁亥,秋季的辛亥,冬季的癸亥,被合称为“四穷日”。
2·什么是绝日?
先秦古迹书《尚书》中就有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四个节气的记载,就是现在的“二分二至”,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
“二分二至”确立后,古人又确定了“四立”,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四立加上二分二至,刚好把一年分成八个相等的时段,于是四季便被确立和固定了下来,之后才又增加为二十四节气。
后来,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有五种物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五种物质就是“水、火、木、金、土”。四季自然也不例外,春季草木萌生,夏季火热如火,秋季收获,金气从革,冬季滴水成冰、万物归藏,所以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
从立春到清明,是春木生长、强盛的时段;清明到立夏之前,是木气入辰土向火气转换的时段。
从立夏到小暑,夏火生长、强盛;小暑到立秋之前,夏火入未土转秋金;立秋到寒露,秋金生长、强盛;寒露到立冬之前,秋金入戌土转冬水;立冬到冬至,冬水成长、强盛;冬至再到立春前,冬水入丑土转春木,新的一年开启。
所以,四季之中一种力量的崛起也是另一种力量的衰竭:春季木强火生、水衰,夏季火强金生、木衰;秋季金强水生,火衰;冬季水强木生、金衰。而“四立”就是盛和衰的界线。
所以《玉门经》中说:四绝者,四立前一辰也。就是说“四立”的前一天为“绝日”,一年共有四个,称为“四绝日”。
绝指的是季节的结束,立春前为水绝,立夏前为木绝,立秋前为火绝,立冬前为金绝。
今年农历十月十四立冬,十月十三就是金绝日,是金气入库的日子,民间有“金绝入库,有财不发”的说法。
而生意开张,求的就是财,所以这种日子不适合作为开张之日。
3·重日与建除
《天宝历》中解释:重日者,以阴阳混合于亥,阳起于甲子而顺,阴起于甲戌而逆,至巳、亥而同,故曰重日。其日忌为凶事,利为吉事。
十月十三为亥日,就是重日。重日的意思就是重复,好事会收获双重惊喜,坏事会遭遇两份伤痛,所以这天可以做些好事,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可以进财,尽量不出财。
这天又是戌月的亥日,戌和亥相遇有烂桃花之相,这种桃花除了带来伤害之外,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好处,所以这天要注意男女交际的界限,不要越界而使伤害加倍。
十月十三又是“十二建星”中的除日。除日是个黄道日,比较适合求医、洗浴、打扫等,不适合出行和开张、求财。
十月十三日为穷日,又是绝日,不适合远行、求财、开张,比较适合求医、洗浴和打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