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冬至一阳生”大雪到冬至期间,做好以下三件事,有福更添喜

在二十四节气中小雪和大雪,反映气温和冬季降水变化。代表季节步步入深,寒气日日加重。

从大雪节气开始,大地进入仲冬子月,也进入了冬季最冷的一段时间。此时大地阳气极弱,阴气极强,到冬至到达顶点。

“冬至一阳生”大雪到冬至期间,做好以下三件事,有福更添喜

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阴至而生阳。此时注意做好三件事,助阴升阳,增福添喜。三件事分别指啥呢?有没有道理?

1·四季交替为阴阳运转

一年四季,春生夏发秋收冬藏,看似一切顺其自然轮转,实际上是天地间的阳气在主导。

春木为少阳,温暖润泽,万物孕育生发,人们也感其阳温暖结伴而出、沐浴阳光;夏火为老阳,大地因阳盛而炙热繁华,人体内阳气充足,百草百虫快速生长繁衍。夏至节气时,大地阳气到达顶峰,一阴即生。

秋金为少阴,大地阴气上升,阳气收敛。草木感其阴而成熟结果,然后萧瑟枯萎。冬水为老阴,大地阴盛而阳衰,闭藏不通、寒气逼人。

“冬至一阳生”大雪到冬至期间,做好以下三件事,有福更添喜

《孝经纬》中说: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入冬之后,万物归藏。粮食归藏入仓,菜蔬归藏入窖;草木凋零藏气于根,百虫蛰伏归藏入土,阴阳不交而万物不生不长。

四季的轮转,其实是大地阳气盛衰的表象。阳气盛时草木葳蕤,江河奔流;阳气衰时草木枯萎,江河流断。

2·人与自然密不可分

《内经》中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意思是说,天地之间大到城池州府,小到人体五脏九窍、各处关节,都与天地阴阳相通。人要顺应五行和阴阳的变化,违逆则百病顿生。

特别是大雪到冬至这段时间,正像一天中夕阳晚照之时,阳气一点点沉入地下,阴气慢慢侵袭入体,这时正是归藏休养助阴,静待阳生的好时候。

“冬至一阳生”大雪到冬至期间,做好以下三件事,有福更添喜

古书中也说: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说这时候阳气收敛,尽量不要扰动筋骨,不要见湿见寒,否则就是违背阳气运行规律,以致于伤及肌里,劳困衰弱。

所以,想多福多喜,重要是在此时段保护好阳气,注意“无见雾露”,多温藏,少寒泄。

3·做好三件事,有福也有喜

一、静运动

古代人养生延寿,贵在顺其自然,根据四季的特点调整自己的作息和动行。

《素问》中讲:春三月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宜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所以冬季助阴升阳的重点,在于“无扰乎阳”。注意睡眠充足,不要剧烈运动,尽量选择柔和的“静运动”,比如瑜伽、太极、八段锦等,缓缓运、慢慢动。

二、晒太阳

在古代,人们把冬季晒太阳称为“负暄”,唐代白居易更作诗为赞: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诗圣也有“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的诗句,可见其重视。

“冬至一阳生”大雪到冬至期间,做好以下三件事,有福更添喜

当然,现今民间也有“冬晒太阳,胜喝参汤”“一寸冬阳一寸金,三寸冬阳四时温”的说法,认为冬季晒太阳能有效升阳、补阳。

晒太阳时注意多晒头顶、背部和脚踝部位。时间不可过长,以半小时左右、身体微微出汗为佳。

三、艾泡脚

古代人把晒太阳称为“天灸”,但冬季昼长夜短、日照不足,“天灸”并不容易,这时就可以“地灸”来补,地灸就是以艾草泡脚。

古人把艾草誉为“地之阳”,医书中讲,艾叶有温经散寒、祛湿的功效,“生温回阳,通十二经,走三阴,逐寒湿”。

而足部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因其离心脏最远,最容易被寒湿之气侵袭。所以“寒从足下生”“暖人先暖脚”。冬季以热艾水泡脚,可以刺激脚底穴位,疏通身体经络,帮助排出湿寒、毒素,激活体内阳气。

“冬至一阳生”大雪到冬至期间,做好以下三件事,有福更添喜

可每天晚上七到九点之间,晚饭一小时之后泡脚,时长以半小时左右,身体微微发热为佳。

大雪到冬至之间这段时间,注意静运动,少耗损;多晒太阳,负暄温阳;每天以艾水泡脚,以助阴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