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腊月就是年,老话“牛日莫出门,戊日不挖地”:牛日指哪天?
老人常说“进入腊月门,转眼就是年”,一进入腊月,年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年味儿自然也越来越浓。
年前的风俗讲究很多,有一条风俗最重要的,那就是“牛日莫出门,戊日不挖地”,是啥意思呢?牛日和戊日指的是哪天?
1·腊月的意义和特点
在古代,年底这个月是个重要的祭祀月份。
经过一年的劳作辛苦,田中的庄稼终于收获进仓,该交的都交了,该种下的也种下了,心静了,身体也闲了。
于是人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涉猎,一方面要为过年储备食物,另一方面也要为年终祭祀做足准备,所以腊月最早也叫“猎月”。
汉代《风俗通义》中说:“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年终祭祀的规模很大,通常是从皇上到百姓都会参与,用不同的规格和方式祭祀祖先和神灵。感谢他们在旧年里的照拂,同时也祈求新的一年要继续保佑。
古代的年终祭通常都是在冬至这天,有道是“冬至一阳升”,也就是说此时正值大地阴寒气最重,阳气初升未升之时,自然也是祖先们会乱溜达的时候。
所以古代农历的腊月,也像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一样,是个“晦月”,需要除晦、纳新。以期要把所有的不美好都留在旧的一年里,期待新的一年万事从头,一切如新。
2·“牛日”莫出门
古代人多用干支历纪时,用十天干搭配十二地支纪录年月日时。
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智者又给每个地支都赋予了多重的含义,比如“子”既代表午夜,又代表冬季最冷的子月,还代表“子”日,以及北方、水,还代表属相中的“鼠”等等。
地支“丑”自然也有着多重含义,代表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也代表属相里的“牛”。所以,所谓的“牛日”指的就是丑日,也就是每一个地支为丑的日子。
因为古代民间认为腊月的丑日是“红沙日”,说“出门红沙伴,一去再难还”,认为这种日子出门不吉利,无论求财还是求官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他们还编了顺口溜,说:嫁娶犯红沙,一女嫁三家;造屋遇红沙,百日火烧家。
其实红沙日就是民间说的“破碎星”日,这颗星属阴火,为破耗星,主财帛损耗,还与孤独、劳苦、破裂、是非等相联系,自我毁灭性强、难以修补。所以“人人俱怕”。
因为破碎星属火,红色也为火,所以这种日子就又叫红沙日。而腊月的丑日就是红沙日,不适合出远门。
3·“戊日”不挖地
干支历中,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所谓的“戊日”,首先指的就是天干为“戊”的日子,它们是:戊子、戊寅、戊辰、戊申、戊午、和戊戌,人们又把这六个日子称为“六戊”,或者“六明戊”。
有明戊,就有暗戊,暗戊就是“正羊二犬三在辰,四寅五午六月子,七鸡八申九月蛇,十猪冬土腊月牛”,当然这里面的“正二三”指的是月份,“羊犬辰”等指的是和生肖相对应的地支。
在古代,戊日又被称为是土地神的节日,像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都是“社日”,是重要的土地祭日。
相传,这一说法源于汉武帝时期。据说汉武帝在一个月圆之夜,祭祀完后就沉沉地睡去,在梦中他看到了西王母,就问她:
你看这人间不是旱灾就是涝灾,不是过虫就是地动,弄得百姓们苦不堪言,怎么神仙也不管管?
西王母回答说:主要是百姓们太不懂敬重了,戊日这么重要的日子,他们还要挖土耕田,这事儿也太严重了,不罚不行。
晋代《抱朴子》中也说:天地逢戊则迁,出军逢戊则伤,蛇逢戊不进,燕逢戊不衔泥。看,古代这种日子有多可怕。
所以古代人特别注意,这种日子不挖土,不建造,以免招致祸端。
民间年末“牛日不出门,戊日莫挖土”,指的就是腊月的丑日和戊日,尽量不出远门,也不要挖土。
当然这只是古代人的讲究,现代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