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小年将至,老人说“小年做五事,一年都如意”:五件事分别指啥?

在民间,小年不但是个祭灶的节日,还是春节“忙年”的开始,老人说“小年做五事,一年都如意”,五件事分别指啥呢?有啥说法?

1·小年的来历

在民间,灶王爷不光是位神仙,更是一家一户供奉的“家神”、一家之主。

早在战国时期的《礼记·月令》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祭灶的记载,但对于灶神的来历却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

小年将至,老人说“小年做五事,一年都如意”:五件事分别指啥?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中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后面又说“炎帝于火,死而为灶”,似乎最早的时候,人们是尊这两位共祖为灶神的。

到了汉代以后,灶神又被传为祝融、苏吉利、隗壤子等,晋代《庄子·达生》注,还有经学家郑谐的《驳导义》中又把灶神记成一位妇人。

后来,民间也有传说中灶神本是位负心张姓的男子,他因为花心抛弃糟糠之妻,后来败光家产沿街乞讨,却又被前妻所救。张生觉得无地自容就一头撞si在人家灶台上,后被封为灶神,世代看着人间过日子。

在民间传说中,最早的灶神不过是主管饮食的神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又有了监察民生的权力。

小年将至,老人说“小年做五事,一年都如意”:五件事分别指啥?

平时在人家里坐班,逢月底、年底时候上天述职,把这家人的事一一上报。“玉帝”会根据所报,给予这家人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或许是因为灶神管着一家人的身家性命,所以人们通常都会分外重视。

2·祭灶的日期

《风土记》中说: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意思是说腊月二十四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因为第二天灶神就要上天汇报工作,所以要早一天供奉和送行。

据说,在很多年里祭灶都在腊月二十四这天进行,至少是到清乾隆年之前都是这样。宋代范成大《祭灶词》中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清嘉录》中也说:俗呼腊月二十四夜送灶。

小年将至,老人说“小年做五事,一年都如意”:五件事分别指啥?

以前各朝代的帝王都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举行年终祭祀大典,乾隆为了“节约开支”,就把二十四的祭灶提前“一起过了”,从此才有了腊月二十三祭灶这一说法。

直到现在,民间祭灶的日子还存在着“南二十四、北二十三”的差异。

3·小年做五事

第一是祭灶:祭灶之前,先要“辞灶”,先把前往年的“灶王”年画给揭下来烧掉,再贴上新的灶王,两边再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然后在祭桌或者灶台上摆上各种好吃的,比如鱼肉、烧饼、糖瓜或者麻糖等等,还要放上一碗清水和一把草豆。食物用来供奉灶神,水和豆用来供奉神仙的坐骑。

小年将至,老人说“小年做五事,一年都如意”:五件事分别指啥?

也有些地方讲究“送神饺子迎神面”,讲究祭桌上要有饺子。但无论如何,小年的祭灶,重点都在于让灶神吃好喝好,开心启程。

第二是扫尘:《清嘉录》中写:腊将残,宜洒扫舍宇,去庭尘秽。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小年到除夕的这段时间,这三天又叫“扫尘日”,人们会在这期间反复打扫,掸拂尘垢、清理器具、疏通渠沟等,收拾干净再祭灶,同时也为过年做准备。

第三是贴窗花:古代以及现在北方不少地方都有小年剪窗花、贴窗花的习俗。人们会找来彩纸和剪刀,一下一下地剪出各种喜庆吉祥的图案,内容包括“喜上梅梢”“连年有余”“五蝠捧寿”等等。

剪完之后贴在窗户或者墙壁上,以求来年顺利吉祥,五谷丰登,也为新年增添喜气。

小年将至,老人说“小年做五事,一年都如意”:五件事分别指啥?

第四是洗浴和理发:老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很多地方都讲究在小年这天洗洗澡,然后再去理个发,洗去旧年晦气,迎接新年喜气。

小年之后的几天,都要忙碌地为过大年做准备,提前把自己收拾干净,才不至于过年时显得邋遢。

第五是婚嫁:民间认为过了小年之后,在地上值班的神仙们都上天述职了,地上也就“百无禁忌”,娶媳妇、嫁闺女也就不用再择日子,这种现象也被叫作是“赶乱婚”。

所以从小年直到年底的这段时间,结婚的新人就特别多,还有人做了打油诗笑说赶婚,诗中说:年底家家赶婚忙,娶亲帖子伴春光。床前姐妹悄悄话,竟说守岁入洞房。

其实小年五件事,每件都是在为家庭和春节做着准备,每件事都寓意着辞旧迎新、团圆美满,所以才说“小年做五事,一年都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