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除夕夜,牢记“1吃5做忌3样,平安福气多”:这才是正统年味儿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也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的时间,更新一年的前夜,除旧布新的时间交点,

所以人们历来都非常重视,通常会从腊月初八开始做准备,远方的人们也急忙忙赶回来,就为了这晚的团圆饭。除夕夜记得“一吃五做三忌讳”,团圆美满过年,兔年平安多福。

一吃:

除夕夜的饭通常都非常隆重,家家户户都一早准备,张灯结彩,煎炒烹炸,备下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然后一家人欢聚一堂、开开心心地吃“团圆饭”。

除夕夜,牢记“1吃5做忌3样,平安福气多”:这才是正统年味儿

但是这天晚上的饭桌上都少不了饺子,这种习俗在三国时就已经出现,到南北朝时期已经“天下通食”,到了唐代,人们吃的饺子已经和现在的一模一样。

饺子一般要早早包好,到了除夕晚上亥时“交子”之时,也就是21点到23点之间下锅,全家人吃了开始守岁。

五做:

1·丢百病

大年三十,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古人也认为这天是一年中所有晦气的集中地。

所以要在这天酉时之前,也就是晚饭之前把家中的所有垃圾,破碗烂碟,以及穿旧的衣服鞋袜等一起扔出门去,认为这样就可以把所有不顺和坏运气统统扔掉。

除夕夜,牢记“1吃5做忌3样,平安福气多”:这才是正统年味儿

家里有病人的人家,也会将拿些吃剩的药一并扔出去,把药方一并烧毁,称这叫“丢百病”,希望新的一年更加健康平安。

2·祭祀

据说家中的神仙们在腊月二十四回去述职,年三十晚上回来,同时人们还要请自己的祖先们回来过年,这种日子,祭祀肯定是少不了的。

古代的富人家大多设有佛堂,到了除夕夜要先设“九堂”和“五供”。九堂指的是九类供品,包括猪头、公鸡、羊肉、面鲜、水果、素饺素菜等等。贫家也要设“天地桌”,摆上各种祭品和香烛,祭祖神灵和祖先。

五供指的是香炉、烛台,花瓶,素蜡和香火,通常人们会在除夕中午之前把所有东西摆齐,正午时开始点烧蜡烛和香火,称为“起香”,从除夕到破五要一直续燃。

除夕夜,牢记“1吃5做忌3样,平安福气多”:这才是正统年味儿

3·燃灯守岁

晋代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可见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守岁的习俗了。

大年三十晚上要“燃灯照岁”,把家中所有的灯烛点亮,通宵不灭,也称“点岁火”,然后守着岁火不让熄灭。还要专门在床底点上灯烛,称为“照虚耗”。

据说这样照了之后,新的一年家中的财富会更加充裕,一家人的运气也会更好。人们也要守着岁火,一直到子时之后,进入“新年”才能去睡。

4·压年

所谓“压年”有三层意思,一是压岁,二是压宅,三是压锅。压岁指的是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以求避邪驱疾,健康平安。

除夕夜,牢记“1吃5做忌3样,平安福气多”:这才是正统年味儿

还有人会给家中九十岁以上的老人红包,也称“压岁”,有压住岁月、不要再侵蚀的意思,希望老人健康长寿。

二是压宅,除夕夜是不能串门的,家中的所有人都要守在家里,这样才能人丁兴旺,家财丰厚。三是压锅,除夕夜锅里不能空,要有意地留下一些饭菜,寓意“年年有余”,吃穿不尽

5·踩岁

以前的人都会在除夕晚上,在家门口放些芝麻秸,人走在上面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这叫“踩岁”,也称“踩祟”。

后来人们用放烟花、爆竹等代替芝麻秸,认为这样可以吓退不好的东西,给家里带来好运气。

除夕夜,牢记“1吃5做忌3样,平安福气多”:这才是正统年味儿

三不做:

一是出嫁的女儿忌回娘家:老话说“三十晚上没外人”,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女婿家的人了,除夕夜在娘家会把娘家的财气带走,所以民间也有“年三十不看娘家火,看了揭不开锅”的说法。

其实,这是古代人希望媳妇留在夫家帮忙而已,现代人可以根据当地习俗来。

二是三十晚上忌争吵:年三十晚上家神和祖先们都已回来,争吵就会给家庭带来不好的运气。

三是除夕夜里忌说不吉祥的话:这天骂街,说不吉利的话都会给新年带来霉运。如果小孩子淘气说了错话,也要马上用草纸擦一下嘴,意思是孩子不懂事,说错话不算数。

除夕将至,记得1吃5做3忌讳,开心过年、幸福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