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交八九,老人说今年“八九怕下雨,雨落春自伤”:有啥说法?
明天是农历二月初四,也是冬八九的头一天。今年的八九头有点特别,是“寒气压八九,春寒不到头。是啥意思呢?有啥预兆?
1·四季交替都在最强时
在生活中,我们只是感觉时光飞逝,岁月流转,不知不觉已是盛夏,转眼已经进入寒冬。一年四季,春暖冬寒,无声无息地在日子里交替、轮转。
事实上,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正是人间阴阳二气的交替。日照时间长、日光强的季节阳气盛;日照时间短,日光弱的季节阴气盛。所以春季为少阳,夏季是太阳;秋季是少阴、冬季是太阴。
大地阴阳二气的交替,又促使了水、木、火、土、金五行的交替。春季少阳生发,催动草木萌生,所以春季属木;少阳不断强大为太阳,太阳热烈如火,于是就到了炙热的夏季。
太阳盛极而生少阴入秋,秋属金,金气清凉,于是天气逐渐凉爽;少阴慢慢强盛成太阴,太阴为冬水,冬水阴寒,于是进入严寒的冬季。接着老阴极盛又生少阳,一个新的轮回又要开始了。
在四季的交替之中,每个季节都生于上一季力量最强盛的时候。也就是夏生于春木最强的春分,秋生于夏火最旺的夏至,冬生于秋金最强的秋分,春生于冬水最强的冬至。
自然,这“两分、两至”都是四季中阳气或阴气最盛的时候,也就是“阳极生阴,阴极生阳”。
2·“冬八九”的特点
春季的木气,生于冬水力量最强的冬至节气,春木为少阳,所以才说“冬至一阳生”。冬至过后,太阳北返,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不断增加,大地上的阳气也越来越盛。
所以民间从冬至开始“数九”计算春耕开始的日子,也是在计算大地上阳气的增强过程。“九九歌”里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满地走。
进一九的时候,大地上寒气最盛,只是这时候地面还有秋季残留的“积热”,所以并不会太冷。三九四九时,积热基本散尽,也就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间。
随着太阳不断北返,日照时间不断加长,大地上阳气也在不断地生长。到了五九六九期间,河边的柳树逐渐开始萌芽,接着河面上的冰也融化了。
八九时基本在雨水和惊蛰节气前后,这时大地上草木萌芽,正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时节。
农谚中说“八九七十二,猫狗找凉地”“八九雁回,犁耙见锤”,这时天气回暖,猫狗已经开始躲阳光,农民也要修理犁耙为春耕做准备了。
所以,冬八九前后理应是大地上阳气渐盛、天气回暖,草木初发、嫩柳摇曵的时候,这时温度适宜,春风拂面。
3·今年啥情况?
今年的二月初四是“冬八九”的头一天,这天是癸卯年甲寅月的壬子日。这个日子里,癸、壬和子都属水,卯、甲、寅都属木,代表水和木的力量都很强。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木太过,风气流行;水太过,寒气流行。冬八九交在这样的日子,代表这个“九”的气温会普遍偏低、冷风不断。
民谚里也说“八九雨雪多,九九耕牛歇”“八九见北风,冷到谷雨头”“寒风八九头,春寒冷到头”。都在说八九天冷,有风雨,代表未来的一段时间依旧会比较冷。
并且壬、子都属寒冬冷水,会压制春季少阳之气的生长,少阳不升则万物不长,季节后拖,使春季成了缺少生机、灰暗萧瑟的季节。
如果二月初四“八九头”下雨,就是壬子雨。《论壬子》中说:春雨壬子人无食,夏雨壬子牛无食,秋雨壬子鱼无食,冬雨壬子鸟无食。又说:春雨壬子,秧烂蚕死。累试有验。大意是说任何季节的壬子日雨都不好。因为这天的雨水太寒,伤田伤物也伤人。
二月初四交“冬八九”,时节应该正是天气回暖,雁群归来的时候,却遇到了倒春寒天气,冬季的寒冷不断入侵春天,使得八九时人们穿的还像是在过冬一样。
八九头如果下雨,本应该是“春雨贵如油”滋养万物,但是今年八九占了个壬子日,这天如果下雨,就预示着春寒不断,短时间气温难有明显回升。
希望八九头可以是个艳阳高照,暖风吹柳的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