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社在春分后,十人九发愁”:春分将至,今年是啥情况?
社日又称“土地日”,是个比较古老的传统节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通常都在春分节气前后,老话说“社在春分后,十人九发愁”,今年是啥情况呢?
1·春社是个啥节日?
《说文》中解释:社,地主也。地主指的就是土地神,春社日就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们会在这天祭祀土地,祈求丰收平安,以及婚姻和子嗣等。
古代人认为想要活着就得依靠土地所出,于是就加倍珍惜和崇拜土地,慢慢又把土地人格化,就出现了土地神,或叫“社神”。而大地广博不可能到处都祭,只能定个日子举行仪式。
正如古籍《白虎通义》中所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
每年的春社时,皇帝或官员们会带领百姓举行祭祀活动,祈雨求晴、消灾避祸。据史料记载,祭社仪式要在社稷坛举行,社稷坛上铺设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的土,代表东南中西北五方土地,春、夏、长夏、秋、冬季节,以及木、火、土、金和水五行等。
民间也会以村落等为单位,各自举行仪式祭拜土地,祈求土地神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同时也规定,在春社祭祀期间,人们“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行刑罚,不经秽恶”等,以免亵渎神灵给自己和大家带来祸殃。
2·社日有啥意义?
在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关于“春社”的记载,说明这个节日距今至少也得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春社的日期并不固定,要通过占卜的方式来确定。
比如晋代《社赋序》里就有:有汉卜日丙午,魏氏释丁未,至于大晋则社孟月之酉日,各因其行运。意思是有朝代春社是丙午日,也有的在丁未日,晋代的春社则在春季孟月的酉日。
唐代以后,春社日的时间才被确定在立春节气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十个天干中戊五行属土,居于中央。
按这样计算的话,春社日会出现在立春节气之后的40天到50天之间,也就是春分节气前后。
古代人认为如果社日出现在春分之前,也就是先祭祀再春分耕种的话,会更容易得到神灵的保护,那就风雨及时,人间和顺。谚语中也说“春社在分前,必定是丰年”“先社后分,谷米成堆”。
相反,如果春社日出现在春分之后,那就象征年景不顺,会造成谷物减产,粮食歉收。谚语中也说“春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社在春分后,十人九个愁”“社在春分后,穷人愁白头”。
3·今年啥情况?
今年农历正月十四立春,立春后的第一个戊日是正月十九的戊戌日,然后是正月二十九的戊申日,二月初十的戊午日,二月二十的戊辰日,第五个戊日就是二月三十的戊寅日。
而今年的春分节气也在农历二月三十,交节时间是五点二十四分十四秒,和春社日在同一天。
如果再细究的话,二月三十这天子时之后就是春社日了,春分交节在凌晨五点多,勉强也可算作是“社在春分前”,这是件好事。
但是在五个戊日之中,戊戌和戊辰是黄土、戊申日是白土,戊午日是赤土,戊寅日是青土,独独缺了戊子,也就是“黑土”。
这就代表由五色、五方土铺成的社稷坛上,少了代表水土的力量,所以春社日之前的这段时间大地降水就会比较少,多处在缺水状态。
五个戊日里,辰和戌一个是水库一个是火库,代表寒和热的相争;春社在戊寅日,寅属木,代表今年春分节气之前天气忽冷忽热,常常刮风。
今年春社和春分共同交节在春季天赦日,一切的不顺都将被赦免和中和,是有喜有忧,有丰有歉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