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今年清明重寒食,祭祖时间大不同:啥时间最好?
清明将至,今年清明在没有“中气”的闰二月,又和寒食节重合,上坟祭祖的时候大不相同,到底什么时间去合适呢?
1·清明遇闰月
古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每15度一个,运行一周重新回到春分,为一个“回归年”。
农历的十二个月里,每个月都有一节一气,单数的叫“节气”(简称节),双数的叫“中气”(简称气),合称节气,每个月都以气为主要特点。比如正月的两个节气是立春和雨水,立春是节,雨水是气;二月是清明和谷雨,清明是节,谷雨是气等。
如果“节”一直后推,就会造成某个月份只有“节”而没有“气”,那这个月就不能独立作为月而存在,需要设置闰月来平衡。
今年农历二月的“节”就是清明,交节在二月十五,二月又是小进月,这就使得本属于二月的“气”谷雨被推到了三月初一。
这样一来,就需要在这个没“气”的二月前加上一个月,没气的月也就成了附属月,也就是闰月。
今年的清明处在闰二月正中望日,日为阳、月为阴,望日是月圆之日,也就是这个月里阴郁气最强的日子,又处在没有中气的闰月里,这种力量就更强。所以今年祭祖的日子、时间都要注意。
2·清明遇寒食
最早记录农事的历书《夏小正》里说:去冬至一百五日为寒食,乃因龙忌丹阳集会,龙星亢之位,春属东方,心为大火,惧火甚,故禁火。
简单说就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是寒食,此时星宿正值俱火之位,所以这天要禁止用火,连饭食都只能吃凉的,所以称“寒食节”。
南朝《荆楚岁时记》里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在唐代,寒食禁火的习俗管理更严,有违抗而偷用火的人可能会被处以斩刑。
后来又有人把寒食禁火的习俗,和春秋名士介子推孝母拒官的故事相联系,称寒食不用火,以及插柳的习俗源于纪念重孝道之人。
从去年冬至之后数一百零五天,正好是清明节当天,所以今年的清明节也是寒食节。清明祭祀最重要的就是给祖先送纸钱、奉熟食祭洒等,遇上寒食禁火,所以当天不宜祭祖。
3·清明遇上巳
民间以农历的三月初三为上巳节,事实上这个节日应该是辰月的巳日。清明是春季第三个月,也就是辰月的开端,第一个巳日就是“上巳节”。
这个节日大约在周朝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据古籍《风俗通》中载: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意思是说人们在辰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在水边举行招魂禳灾仪式。在不少朝代中,上巳节都是个阴郁之气很强的,属于祖先们的节日。
四月的四明山,花开茶香,茶农已经开采清明节前茶了
今年的清明节交节在丙辰月的癸巳日,这天正是辰月的第一个巳日,也就是“上巳”。
同时巳日和亥日又是重日,古籍中讲:重日者,以阴阳混合于亥......巳为阳极之位,是阳中阳而阴中阴也,故曰重日。阴郁气最重的日子遇上重日,阴郁之气更重,这天凡事多注意。
今年清明节要祭祖上坟的话,最好选择阳明气重的日子和时间,比如单日、上午,以及晴朗之日,不要在清明当天,以及有阴郁之气的日子和时间去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