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民间俗语“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什么意思?
清明是一个扫墓的日子,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后人都要到先人坟墓祭扫一番,村里外出打工的人也会提前赶回来,一来表示孝道,二来与先人说说话,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有人拿着纸花、冥币来到墓前,用铁锨培点新土,拔除坟墓上的杂草树苗,然后围着先人坟墓画个圈,开始燃烧冥币、草纸,寓意这些东西是送给自己先人的,虽说有点迷信,但是情理上道也说得通,等待冥币燃烧殆尽,便返程归家,民间俗语“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什么意思呢?
一、扫墓不过三代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前去扫墓的人三代以内的人去就行了,超过三代的人可以不去祭扫,这听起来似乎不合情理,同是一个家族,为什么超过三代以后的族人,就可以免于祭扫呢?这也是古人为了减轻后人的祭扫压力而制定的,我们现实中,四代同堂已不多见,五代同堂几乎没有,民间流行“隔辈亲”,也就是爷爷奶奶对孙辈的疼爱,这也是孙辈喜欢爷爷奶奶的原因,至于第四代,估计太奶奶想疼爱,也无法亲力亲为,给孩子的印象也很模糊了。
扫墓祭扫也是出于对先人的感恩,对于三代之外的后辈,对于先人几乎没有啥感情,因为他们几乎没见过或者当时年纪幼小,祭扫时也不会那么虔诚,至多是跟着大人一起走个形式,所以没必要硬逼着祭扫,而且若是代代都去祭扫,规模也是相当浩大的,也不可能全部去祭扫,为了避免这种麻烦,所以约定扫墓不过三代。
二、上坟不过未时
这句俗语是说清明上坟的时间不能超过末时,末时是几点呢?在古代,古人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每个时辰对应现在的2个小时,末时对应的是13时至15点,也就是说扫墓不能超过下午1点,这是因为清明节在民间又被称作“鬼节”,也就是说这天阴气比较盛,按照民间的说法,阳气太旺,先人不能够接收这份祭祀礼物的。
所以清明祭扫一般是“左五右六”,意思就是祭扫要选再早晨五、六点钟的时刻,此时太阳初升,阴阳转换,人们处在早晨暮霭中,显得朝气蓬勃,此时祭扫,必然吉利,即便错过这个时辰,也不可以在午后祭扫。
综上,清明将至,扫墓作为清明的一种习俗由来已久,祭扫的规矩也非常多,不能死搬硬套,但是对于先人的敬重是必不可少的,俗语“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也是祭扫的一种规矩,如今移风易俗,祭扫不一定非要到坟墓前拜祭,比如通过植树祭祀、音乐祭祀、网上祭祀等,这都是对先人的尊重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