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农村老年生活真实写照,现实得让人心寒
人们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是很贪婪的。
农村的很多人也一样,很贪婪,很自私,哪怕他们贪婪的对象是父母也在所不惜。
之前有和大家分享过关于人上了年纪,子女态度变化的几句农村顺口溜:
父母在还能劳作,能帮忙的年纪,儿女都抢着争夺老人。
但当父母一天天老去,不单帮不上忙还成为负担的时候,子女的态度就开始转变,能推就推,最好是自己不养。
而今天重点要和大家分享的这句农俗,说的则是老人去世后的状况,依旧很现实,但看得却让人很心寒。
下面就来和大家深度解析一下这句话,看看你们所在的农村,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吧!
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
小时候常听爸妈说:“农村人别想着过年,过了年要下田”,这句话也说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
而且农活是很繁重的,遇到不通车路的很多农田和土地,种庄稼和收庄稼都要靠人力来耕种,生活是相当辛苦的。
所以人力对于劳动力来说就是非常看重的,农村孩子能走路就会学着做事情,一二年级要分担家务,或者去山上放牛亦或是帮忙做农活。
但小孩子对农村人来说,是越长大越有用的。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人们就是比较烦的,因为越老越成为负担。
虽然说农村很多老年人真的很自强,我们村以前就有个老人,80岁还能爬上树摘柿子,还能骑牛上山干活。
但这样的还是少数,大部分的老人到了70岁以上身体就不算好了。
所以这个事情,大多就会成为农村家庭的负担。
想象一下,忙了一天的农活,身体特别疲惫,回到家还要自己做饭洗碗做家务喂猪喂牛。
有时候遇到老人心情不好或是身体不舒服,难免就会有些唠叨,这样彼此都很疲惫的状态下就很容易吵架闹矛盾了。
而且老人上了年纪行动会很不方便,不单顾不了家人,自己的身体也不一定能照顾和打理好。
一生病,长时间没法洗澡,那身上的味道就很难闻了,年轻人一靠近就可能受不了。
久而久之,不嫌弃才怪的。
所以这句农俗说,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成累赘,爱唠叨惹人烦,难免招人嫌弃。
而后半句也很现实,也让人寒心。
农村老人去世是件大事,一般都会大办,办不好容易被人笑话和看不起。
而对于农村人来说,尤其是以前农村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要获得钱大多时候就得用农作物还钱,或者卖掉家畜。
但一场葬礼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压力还是不小的。
除了安葬费,农村老人去世是要摆酒席的,这些费用也不是小数目,虽然能收到别人送的钱,但比例上还是失调的。
遇到兄弟多的人家,一家凑点可能还好,当然,也见过农村很多人家在父母葬礼的凑钱上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
而对于那种鲜少的农村独生子女来说,一个人为父母办葬礼,那肯定是很承受不来的了。
但葬礼后事还要处理呀,于是只能找人借了。
借的钱往往有利息,再不济也一下子是换不上来的。
所以有了后半句,死了欠三年!
当然,这个三年不是说固定的,只是一个代称而已,也就是说,因为老人去世借的钱,还需要很多时间来还。
当然,这里的“三年”也和一些农村习俗有关。
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后三年,每隔段时间都需要去给老人“上坟烧香”,这事情要坚持三年时间,不能停,所以也有“三年纸”的说法。
所以对于子女来说,基本上要在老人去世十年作用之后才能得以安宁,故而有了这句农俗的说法。
现实中的人走茶凉
这句话其实也是农村人们在不断经历生活总结出来的话,听起来颇有些苍凉。
虽然可能它表达的是一个事实,但说出口难免让人感觉有些心寒。
也许老人们也会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拖累年轻人们了,人家摆脸色让自己难受了,哪怕死掉,也还要让人家操心。
有些自责,但更多的,是有点对子女嫌弃自己的寒心与讽刺。
现实中农村还是有很多被弃养的老人,子女们表面装大孝子,背地里却给父母吃馊饭、住猪圈,有的老人忍受不住宁可跑出去要饭当乞讨者。
以前我们村就有过这样的现象,最终是政府调解,还给了一些补贴才调和的。
现在农村这种现象可能减少了很多,毕竟虐待父母这种事真的是缺德,但更多的子女选择了冷漠,哪怕给粮食给钱,却不愿意陪父母多说一句话,转而变成了冷暴力。
想想会觉得很悲凉吧,曾经我们觉得害怕失去的父母,有一天会觉得是一种累赘和负担。
人走茶凉,太过悲凉!
百善孝为先,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但等到我们成年了,越来越成熟,却渐渐摒弃了这样的美德和做人的基础,想想也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