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行五服丧服制度,难怪有人披麻戴孝,有人只头上缠着白布
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农村办丧事是怎样的,在我老家有人去世后,参加葬礼的人有的会披麻戴孝,就是身上穿着很大片的白色衣服,当地称“孝衣”头上还要带着白色的帽子。
但有的人却只是头上缠着白布(我老家叫“孝帕”),却没有穿孝衣,还有的手腕上带着红布条,那为何同样是参加葬礼的人,却有不同的打扮呢?
这其实与农村流行的丧服制度——五服有关。
今天就简单来和大家说说这种丧服制度吧!
五服制度“五服”是很多农村地区都比较流行的一种丧服制度,最开始的意思指的就是五种孝服。
五种孝服有不同颜色和布料,不同的颜色和布料代表不同的身份。
比如穿白色孝服的是与去世之人同辈、外亲。
而穿黄布则是玄孙辈, 穿红布的是直系玄孙(因玄孙为五代子孙,用红色隐含笑丧之义),成年人头上要配上丧布改成的草箍,小孩要戴帽子,男性穿草鞋,女性穿布鞋。
而布料的区别上,麻布代指子女儿媳,披麻戴孝也是这个意思,与逝者是最直系的关系,而孙侄甥则穿宣布,曾孙辈穿浅布。
还有一种说法,孝服是有等级的。
最高等的是斩衰(zhuan cui)服,这是五等丧服中的最高等级,用很粗的麻布制作二层,衣角是不缝边的。
这种孝服的服期是3年,是为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穿的。
其次是齐衰(zi cui)服,根据亲疏关系分为杖期(ji)、不杖期、五月、三月,与斩衰相反,这是需要缝衣边的。
“杖期”是一种服丧礼制,杖就是居丧时拿的孝棒,而期就是一年之丧,所以“杖期”的意思就是期服用杖,就是说,一年内要用丧棒。
而“不杖期”自然就是不用杖。
这种孝服也称“齐期孙”,一般是曾孙为曾祖父母穿的,但时间是5个月,祖父母的话是1年,玄孙为高祖父母服丧的话,就是3个月。
第三等则是大功,在大功及以下都不用杖。
大功的服期是9个月,一般是堂兄弟之间,成为“大功兄”。
有大功,就有小功。
第四等小功的服期是5个月,是曾孙为曾祖父母穿的,称“小功曾孙”,侄孙为伯叔祖父母服的,也叫“小功孙”。
此外还有“小功侄”、“小功兄”等。
最后一等就是缌麻,这种孝服的服期是3个月,一般是玄孙为高祖父母服的,也称“缌麻玄孙”,曾侄孙为曾伯叔祖祖父母穿的,也叫“缌服孙”,有的也是堂侄为族伯叔父母服的。
而就不了材质来说,缌麻的质地是最精细的。
此外五服之外还有袒免(tan wen),这是来孙为高祖之父服的,也叫“袒免来孙”。
农村对于孝服这件事上的讲究会比较多,丧服的不同,取决于自身与逝者的关系,亲的人服丧重,一般关系就服轻。
一些地方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就是说,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缘关系在五代之内的就是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正好是五代,就称为“五服”。
所以“五服”既可以指丧服,也可以代指农村的一些亲属关系。
五服之外不亲,家里有婚丧嫁娶,五服之人大多是要参加的,不然很容易落人口实。
出五服农村也有“出五服”的习俗,就是说,如果与逝者的关系不在五服之内,那么就可以不再为其服丧,也叫“出服”。
在农村看来,只要出五服就可以通婚,很多人以为出五服就是超过五代,但其实,五代算一服,所以出五服应该是二十五代才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按照以前农村的服丧制度,越是关系亲密的,服丧时间越长,所穿的丧服质量越差,越粗糙,穿起来越不舒服。
可能人们觉得通过这种方式来铭记住逝去的亲人,用身体上的不舒服来与去世亲人同在。
比起城里人办葬礼的安静简易,农村对于身后事真的是大办特办,这点非常不值得提倡。
本身失去亲人就是件疼痛的事,所以如果去农村参加葬礼,最好别穿有颜色的衣服,白色、黑色、灰色比较适合。
有的小年轻不懂,人家办葬礼她穿的花枝招展的,不被说才怪。
但农村这些年也有些奇怪的习俗,比如喜丧和哭丧,在老人的葬礼上看那些奇奇怪怪的节目本就不合适,为了显得自己孝顺还找哭丧人来帮忙演戏,这些都是伤财又不好的习俗。
其实农村的丧事习俗也一直在更变,也根除了一些繁琐不必要的习俗,但个人觉得丧服是一种农村文化,可以保留简单的作为传承,本身也是一种孝道的延续。
至于说守孝的时间,我觉得这是每个人的自由。
就像有人说,人一辈子会死三次,第一次是心脏停止跳动时,身体的消亡;第二次则是下葬时,人们宣告你离开世界;第三次则是世界上再也没人记得你。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闭眼的一天,守孝多久,如果只是一个形式,那么强行记住的时间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延续。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那么大家对于农村的五服制度还有哪些看法呢?此外对于农村丧服,你们那边还有哪些值得补充的习俗呢?一起来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