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古老祭祀习俗,祭品不带出祭地,要分给祭祀者吃但不能吃完
农村是一个祭祀情节很重的地方,之前也说过很多农村祭祀的习俗,今天要继续来和大家分享结果农村祭祀的小习俗吧。
有的地方祭品不能带出祭地,有的则要带回家与家人共享农村到外面祭祀的活动很多,比如迁坟,就需要在原墓地那里做法祭祀,而祭祀时需要杀猪或做食物当祭品。
根据一些族别的习俗,这些祭品是不能带出祭祀地方的,比如在迁坟墓地弄的祭品食物,就需要在墓地吃完这些食物,不能带出祭祀的墓地。
这里说迁坟只是一个举例,其他还有很多野外祭祀。
比如白族家有祭地基神的习惯,要在门前点香,祭祀者需要对屋内拜一下,就算做是拜地基神。
有的还需要在中间摆一些猪肉,两边摆鸡肉和鱼肉,在香火将要点完时,要烧金纸与疏文。
有的则不在家里面祭祀地基神,而是在某个特定的地基神庙里。
这时候带的祭品就需要在祭地吃掉,不能带走。
在吉林也有祭马神的习俗,貌似也有不能把祭品带离祭地的习俗。
还有哈尼族祭寨神等,萨满祭祀时也要杀猪肉来招待参与祭祀的人。
这些肉食煮熟后就需要尽可能吃完,而且吃肉时必须在炕上,不能坐在桌子上。
还可以送给外人吃,实在送不出去的,要扔掉,一般来说,不能拿到家里面吃。
不过各个地方的祭俗不一样,也因为祭祀对象不同而规矩不同。
比如祭祀山神需要把祭品全部吃完,一般顺序是先敬山神,再把食物分给来帮忙的其他祭祀者,一起吃掉。
但祭祀山神时不能在祭地全部吃掉,人们觉得祭祀过山神的祭品是神饭,吃了有力气,身体好,所以来参与祭祀的人会带回家分给家人吃,寓意很好,也被视为一种祝福。
但在瑶族和土家族的观念里,他们祭猎神时,祭品却坚决不会给别人吃,一定要由猎人自己全部吃光。
因为他们的观念里觉得,把祭祀猎神的祭品给其他人吃,会影响自己以后打猎的效率。
不过现在很多野生动物都被视为国家保护动物,打猎成为一种禁止行为。
但祭猎神的习俗依然延续下来,土家族们还是会有祭猎神的风俗习惯。
大部分土家族祭祀的猎神都是“梅山女神”,也叫“梅嫦”,是土家族信奉的狩猎之神。
不过这种祭祀比较古老低调,大多祭祀场地都是在人比较少去的悬崖下或古树旁边,一般没有神庙,而是用几块石板或瓦片做成一个小屋,在上面压点纸钱,放点素食和酒就当祭祀,比较简单些。
有的地方则会用木板雕个小神像,道理放在小屋里进行祭祀。
以前土家族和苗族们靠打猎为生,所以非常重视祭猎神,也不吝啬用自己辛苦打来的猎物作为祭品祭祀猎神,希望自己以后还能继续打到猎物,让生活有所保障。
可能也是以前打猎不易,所以人们不会把祭祀的猎物分给其他人吃,而是谁打到的,谁自己吃掉。
不过现在农村经济都发达了许多,但野生动物却越来越少了,小时候在老家经常能看到黄鼠狼,现在却很少能看到。
在父辈那个年代,他们还能经常抓蛇来炖汤,说是吃了风湿能缓解。
在爷爷奶奶那辈,他们总爱说山上有老虎猎豹,所以一个人不能上山,需要结伴而行。
现在野生动物少了,野兽们也多在动物园里,人们可以不再害怕被猛兽们攻击,但也失去了打猎的权利,一些祭祀活动也被取消和遗忘。
对于汉族人家来说,祭祀的祭品就没有过多要求,可以自由带回家,也可以分给亲戚朋友吃,可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会更丰富也更好的传承下来了吧。
不知道大家此外还知道哪些类似习俗呢?欢迎留言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