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葬忌讳和熟人打招呼或叫名字,农村的神秘葬俗,到底有无道理?
农村有很多古老而神秘的习俗,当然,很多也非常繁杂,到现在也经过改革变得简单许多。
不过对于一些丧葬习俗,还是有很多被保留下来。
而今天重点和大家讨论一下,送葬时不能和熟人打招呼,作葬事者不能呼叫姓名的习俗,看看是否有道理呢?
送葬不打招呼的习俗参与送葬的大多是主人家,或与逝者关系很亲密的人,农村不太有花钱请人抬棺的习俗,找的也多是村里强壮且和逝者关系还不错的人帮忙。
不管怎样,送葬的人和逝者关系都是非常好的。
而送葬也就是出殡,就是把逝者送上山,算是最后一别,送葬者需要身穿白色丧服,与队伍一起送走逝者。
正因如此,农村觉得白色衣服和发饰都非常忌讳,因为这会让人们想到白事和死亡。
送葬者不仅身穿人们忌讳的白色丧服,还在逝者旁边待过,人们觉得这些人身上沾染了死亡的气息。
这也是农村有人去世后,其家属需要守孝的原因,不仅是祭奠逝者,还有不要把亲人离世的悲凉气息和情绪带给其他人的意思。
加上送葬是非常严肃而庄重的事情,故而哪怕路上遇到熟人,也不能开口和人打招呼,一方面破坏送葬队伍的气氛,另一方面也会被视为对逝者不仅,送葬都不专心,也没有放心上。
而一般人也会尽可能避开送葬队伍,不可避免时,也会尽可能安静,让送葬队伍先走,不和对方打招呼。
大家这时候相互不打招呼,都是一种习以为常的默契,是对彼此的尊重,大家也不会因为没有打招呼而心生芥蒂,事情完了还是朋友,不影响感情。
当然,农村把这个事情说得很玄乎,觉得送葬者主动和人打招呼,对于被打招呼者及家人会有不好的影响,但这种说法并没有依据。
这个习俗存在的目的,其实还是想营造出一种失去亲人的哀痛与沉重,避免因打招呼破坏气氛。
农村有哭丧的习俗,很大概率是做给外人看,为了营造一种失去亲人非常悲痛的气氛,渲染自己多么重情重义。
而不和熟人打招呼也有这个意思,目的也是保证队伍庄严肃穆。
作葬者忌讳叫名字这点其实和送葬者不和人打招呼是一回事,只是重点强调了,不能直呼别人的名字,而是用手势代替。
现实里我们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比如你在马路这边看到熟人,但不能立马过去,就会挥手当作打招呼,而不是大呼小叫别人的名字。
作葬者亦是如此,遇到有熟人,用手势比划一下就好了,不该直接叫人家名字。
按照农村的说法是说,“担心错为亡人,当了垫背”!
这点我老家也有类似习俗,比如人们遇到蛇时,不管在家里还是野外,都不能直接叫名字,而是比划,可以说话,但忌讳叫名字。
遇到乌鸦时也是,不能叫名字,我老家把乌鸦叫作“夜挂子”,说是和蛇一样,会记住别人名字把人带走。
当然,不能叫名字这个都没有依据,大可不必当真。
个人觉得,葬礼上不叫名字,也是为了尊重逝者,保证葬礼庄严罢了。
农村对葬礼的确慎重很多,不仅不能打招呼、叫名字,连出殡路线都提前规划好。
送葬去的时候,和回来时不能走同一条路,也不能回头,安葬好后,送葬的人还要围着坟墓转三圈,回到家还要跨火盆,且不能在逝者家属的家里洗澡沐浴。
这些习俗看起来都有些奇怪又不太靠谱,不过也形成了农村的一种特色。
人们常说入乡随俗,我们在自己的城市生活大可不必遵循农村的很多习俗,但去到农村,还是尊重别人的信仰与习惯。
当然,这些习俗大多没有什么说服力很强的依据,故而大家听听就好,不需要太当真。
那么此外大家还知道哪些类似民俗或风俗习惯呢?欢迎留言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