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农村出殡、过桥过岔路都要撒纸钱?撇开传统观念,和经济有关
白色是丧事的一大标志,所以农村也把丧事叫白事,这天逝者家属要穿白色的孝服,来悼念的人也要头上缠着白孝帕,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不仅是白色孝服和孝帕,还有白色的纸钱(有的地方是黄表纸)。
纸钱不仅是逝者去世后要烧,出殡时也要抛洒在空中,遇到一些特殊路段也要撒纸钱。
想必大家也都看到过,那么问题来了,农村为何要在这时候抛洒纸钱呢?个人觉得有两大原因,一个是传统观念主导,另一个就是与经济有关!
一、传统观念农村有人去世后,要杀一只鸡在长明灯前一夜,称为引路鸡,有的地方也叫引魂鸡。
蕴意为指引逝者归去,安心下葬。
而在出殡时,还要撒纸钱,抬棺遇到桥、岔路口等路段,也需要抛洒纸钱,而且量需要多一些,必要的还需要放鞭炮。
按照农村的传统观念解释就是,出殡撒钱是给逝者的,希望他到那边能有钱花。
而过桥和岔路口,是人们觉得这些地方有很多无家可归的逝者,撒点钱让他们行方便,别拦路,也别纠缠逝者,也叫买路钱。
还有些地方只是出殡时撒纸钱,遇到桥或三岔路则是撒路纸,或者丢三支香,与撒纸钱的传统习俗类似。
如果人在外面去世的,比如省外、或村外,在把遗体运回家时,路上也需要一直撒纸钱。
农村对于客死他乡的逝者比较忌讳,所以很多老人也特别怕在外面去世,只要患病无法根治时,老人们都会催子女送自己回去,因为害怕不能在家里去世。
落叶归根,在家中去世,被很多老人视为幸福,反之就是不幸的。
农村也觉得这种属于特殊状态,需要特殊处理。
土葬改火葬的地方,逝者被从家里拉到火葬场火化的途中,也需要撒纸钱。
不过这个习俗大多在汉族人家盛行,一些少数民族是不兴这些的。
不仅是白事有撒纸钱的习俗,一些地方,结婚去接亲时遇到半路拦婚车的,也会撒纸钱。
当然,结婚撒纸钱这种习俗还是不太普及,大部分的农村还是只有丧事撒纸钱的习俗,在传统观念里,纸钱都与丧事有关,不是白事不能乱撒的。
撒纸钱的目的按照农村观念,都是为了告慰逝者。
给逝去亲人撒,给一些无家可归的撒,给下面管事的撒,礼多人不怪,有钱好办事就是这个道理。
二、经济效应其实撇开传统观念,人们撒纸钱的习俗还有一种替代经济的效应。
最初人去世是要陪葬的,有钱人家会真金白银的陪葬下葬,说是给逝者的上路钱、
普通老百姓也需要搞点实质性的东西跟着下葬,比如家里一些比较值钱的物件、书籍、衣服等。
一场葬礼,不仅要花钱准备棺材、墓地,还要给陪葬的东西,怎么都是钱,让人们觉得经济压力有点大。
而且用真金白银陪葬容易别盯上盗墓,人们也觉得没意思,也明白了人去世了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但不能让亲人空手上路,意义上创作了纸钱,专门给逝者用的冥币,明面上也是给了钱的。
这样不仅名义上显得不吝啬,逝者家属的经济压力也得到了缓解。
而且纸钱是用淡硫磺水泡过的粗草纸,不仅不容易腐烂,还有杀毒杀菌的作用。
一些棺木长期放在外面晾晒,难免沾染上一些细菌,人们一边撒纸钱,一边抬棺,还不容易让手上蹭上细菌。
除了撒纸钱,烧纸钱的灰也能给逝者墓地的植物们提供养分,让墓地早些长草长花,避免墓地水土流失,显得有生气些,这也符合农村对墓地的要求。
墓地啥植物也不长,在农村看来是非常不好的。
而纸钱的发明,不仅缓解了逝者家属的经济压力,也延伸出一些纸扎工业。
比如扎纸马、纸车、纸房子的,也让一些人找到糊口的事情做。
记忆中很多纸钱都不贵,比起以前用真金白银、陶偶来陪葬,撒点或烧点纸钱,不仅划算还轻松许多。
不过撒纸钱和烧纸钱也只是在农村比较盛行,因为农村地广人稀,人们的行为相对自由些。
但在城市里,撒纸钱会被保洁阿姨追着说吧,烧纸钱会释放很多有害气体,让空气质量本就不好的城市空气变得更加恶劣,也不被允许。
当然,如果是夏季祭祀烧纸钱,还需要注意避免火灾。
总的来说,不管是抛洒纸钱,还是烧纸钱,都是活着的人对逝者的一种关心和哀悼,虽然很不环保,但就农村的自然转化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不知道大家对此还有何看法呢?还知道类似传统习俗,也可以留言补充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