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喜欢用“豆蔻”形容少女?看过图片你就知道了
在古代的文人喜欢用一些特殊的词来作为代指,古人会用桑梓来表示家乡,《诗经》中就有“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说法,古人之所以用“桑梓”来代表家乡,那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古人会在屋外种下一些桑树和梓树,所以老祖宗会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说法!还有比如说是古代用汗青代指史册、须眉代表男子、巾帼代表有男子气概的女子、粉黛代指美女等等。
最常见还是那些代指年龄的那些词,比如说老祖宗用垂髫、总角来代指童年;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等等。尤其是古人会用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破瓜之年之十六岁的小姑娘,摽梅之年指的是女子将要出嫁的年纪!
那么古人为什么会用豆蔻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呢?
豆蔻年华最早用豆蔻来指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是从唐代杜牧开始的,人们为了把他和杜甫区别开来,称他为“小杜”!
淮扬自古就是美女辈出的地方,唐代时期,扬州更是当时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唐代的扬州还是当时海上之路的起点,其繁荣程度自然不可小觑!经济的繁荣就会很多文人墨客的驻足,也会有很多让文人墨客留恋不已的红尘之所。
杜牧当年在扬州的时候,大概是到红尘之地消遣,遇到了一位风尘女子,这个女子叫做张好好,在离别之前,杜牧为她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用二月初刚刚发芽的豆蔻花来形容这个十三岁左右的少女!
网上有人说,豆蔻年华之所以代指十三四岁的美女,是因为豆蔻的果实。
其实原本不是这样的,古人说的豆蔻年华中的“豆蔻”,是指豆蔻花,而不是豆蔻果实。因为杜牧所说的是“豆蔻梢头二月初”,是指二月含苞待放的豆蔻花,而豆蔻是在秋天才结果!
为什么要用二月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呢?原来,豆蔻花在含苞待放之时,会显得粉嫩、水灵,再加上看起来十分丰满,因此还有人称之为“含胎花”。
后来,人们发现用豆蔻形容少女十分形象,便逐渐开始用豆蔻来形容了。比如说宋代秦观的《满庭芳·晓色云开》中就写到“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其他代指年龄的词语除了用豆蔻来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之外,古代还有很多其他代指的方式,比如说上文提到的破瓜指的是十六岁的少女。那就是因为“瓜”字分开,就是两个八,所以说古代的文人就会用破瓜来代指十六岁的少女!
摽梅之年说的是女子待嫁的年龄。摽梅指的是梅子成熟之后会落下来。《诗经》中就有“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的说法,意思是说梅子落到地上,还剩下七成,想要娶我的帅哥,赶紧来吧,不要耽误了好时辰!
还有一个代指女子二十四的年纪,叫做“花信年华”。有一句话叫做“二十四番花信风”,老祖宗将每五天划分为一候,三侯便是一个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中有24候,人们便选取了二十四个花期比较准的花,来作为代表!
我们最常用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几个都是源自孔夫子的话;人们一般还会用花甲之年来代指六十岁;用古稀之年来表示七十岁,这种说法是源自杜甫的一句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人说“七十为耄,八十为耋”,我们一般用耄耋之年指那些高寿的老人!
无论用豆蔻代指含苞待放的少女,还是摽梅代指女子待嫁的年纪,亦或是破瓜代指十八岁的女子,不得不说,老祖宗的智慧的确是浩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