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他是儿子,你是闺女,你能和他比吗?”拿儿子当宝,把闺女当草

我家里是农村的,从父母那辈儿到城里讨生活,平时也经常回老家探望还健在的亲戚们。老舅家对门有一儿一女,闺女比儿子年长一点,小时候回到老家也这位大姐姐也经常带着我们一起玩。后来我还跟着父母参加了她的回门庆典,喧闹的场面,掩盖不了她脸上洋溢着的幸福。我想她未来一定会过得很好。

今年又随着父母回去了一趟,却听见她家里争吵的声音。

“他是儿子,你是闺女,你能和他比吗?”拿儿子当宝,把闺女当草

“他整天游手好闲,凭什么把我的房给他?那我们住哪?”这是那位大姐姐的声音。

“姑爷家里不是还有一套吗?你们住那边不就行了!”老舅对门的大妈这样说。

“你也说了是你姑爷家的,那是人家老两口的房子。”这位大姐姐的声音有点哽咽。

“你就这一个弟弟,你就不能帮他一把吗?”

“这么多年,我给家里补贴了多少,全让他挥霍了。你们有一点为我考虑过吗?”

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叔说的话:“他是儿子,你是闺女,你能和他比吗?”

“他是儿子,你是闺女,你能和他比吗?”拿儿子当宝,把闺女当草

这样的场景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听老舅说,他家把儿子看成宝,却把闺女当成草。闺女虽说嫁得还说得过去,但架不住这两口子的“剥削”,夫家早就对此有意见了。这个姑娘可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娘家、夫家两头受气。

说到底,都是娘家人重男轻女造成的。

“他是儿子,你是闺女,你能和他比吗?”拿儿子当宝,把闺女当草

重男轻女的现象的存在,其实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根据一些学者研究和资料显示,在农耕民族中,重男轻女的现象会比较明显,而在一些游牧民族或者是那些商业民族,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则要相对比较少。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农耕民族中,男子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占据了很大的作用,而女子的在生产劳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则相对比较小。而在商业和游牧民族中,男女之间起到的作用其实差距不是很大,所以重男轻女的现象就比较少了。

“他是儿子,你是闺女,你能和他比吗?”拿儿子当宝,把闺女当草

自古以来,我们就是属于农耕民族,男自己作为生产生活的主力,自然是备受关注。家族当中,生一个男子,就是生了一个生产力,自然是备受欢迎的。所以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这种想法被不断强化和传递,逐渐演变成了“重男轻女”的现象!

尤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封建社会建立之后,嫡长子被确立为继承者,这就进一步加强了“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三从四德等等,都是人们“重男轻女”观念的一种外在表现。

“他是儿子,你是闺女,你能和他比吗?”拿儿子当宝,把闺女当草

我还听过这样的一句话“瓦罐和面不抵盆儿,养活闺女是人家的人儿”,在一些老人家的眼中,女儿是替别人家养的,儿子才是自己的依靠。老人们常说“养儿防老”,但很少有人说是“养女防老”的。

要想扭转这种传统观念,最终要的其实还是要完善我们的养老机制,让一些老人,不必在老了之后,事事依赖子女,尤其是儿子;其次就是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其实是越淡薄的!

你身边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