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中,消耗阳气的5种行为,四五十岁的人尽量别有
入伏之后,天气会一天比一天炎热,人们为了避暑,会有很多习惯,比如说喝冷饮,吹空调等等。但殊不知这些行为,往往就是夏天里最伤身体的,也是最损耗阳气的行为。
那么夏天里最耗阳气的行为有哪些呢?
首先是长期对着空调吹,其次是食用冷饮,第三种是在大汗之后就冲凉,第四种穿着太少,第五种是吃寒冷的食物。无论哪一种行为,只要你习惯这样做,身体里的阳气就会慢慢流失。
那么为什么这五种生活习惯会导致身体里阳气的损耗呢?
三伏天里,天气炎热出汗是避免不了的,即使出汗不多,夏天里人们的毛孔也会打开,身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加速。而人们如果在夏天吹空调、吹电扇,会导致出汗液无法正常进行,身体自身的体温调节受到了限制,外表虽然感觉到凉快了,但是热气会积聚在身体之内,极易引发一些中暑的症状。
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其实和古代中医的“阴阳”理论是离不开的。
在《说文》中是这样解释“阴阳”的“阴,闇(àn)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在山河之间,山南水北接受阳光最为充分,而山北、水南则接受的光照较少,两个地方因为光照的差距,所以物种、气候也有较大的差别。古人因此而发现了阴阳之别。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阴阳与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甚至风雨雷电等等自然现象不同,更不同于延绵的山脉和流淌的河流,阴阳是不可见的,只能够依靠人们的感觉来体会。
阴阳又和那些人们想象出来的神鬼妖魔不同,虽然只可以感觉,却是又是真实存在的。就因为阴阳的这种特性,可感而不可见,所以人们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地赋予了阴阳很多东西。
可以说,阴阳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更是老祖宗认知世界的基础。就像我们现在认为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现了粒子。所以时代在进步,人们所认知的世界,也在发生变化。而古人则构成万物的基础称之为“阴阳”。
所以,人也是有阴阳属性的。在《素问》中有提到“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人终其一生都在与外界的阴阳进行沟通。而当人阴阳失衡的时候,人体就会表现出病态。就像我们感冒的时候,虽然发烧,身体却感到很冷。
阴阳不仅被运用到了医学中,甚至还被人们赋予了一些神秘色彩。
《吕氏春秋》中记载“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屈原在《九歌》中也说“壹阴兮壹阳”,这里的阴、阳是可以决定人们命运的。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万物都是由阴阳沟通而成。
古人还认为,三伏天正是阳气盛极而衰,阴气始生,但由于阳气太盛,所以阴气只能“蛰伏”,这便是为什么称之为“伏”的原因所在。
而这个时候,人们也要注意不要被阴气、寒气侵袭,尽管天热,也要保护好自己,不要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