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真的守不过4代吗?你知道爷爷奶奶的墓在哪吗?传统不可丢
在传统文化中,有一个最重要的风俗便是“祭祖”。《论语》中说“慎终追远”,就是说要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还要不忘祭祀追忆自己的先祖们。祭祀祖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弘扬孝道,让人们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先、考妣。祭祖也是孝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我们在影视剧中,往往都能见到这样的情节,那就是在一个大家族中,如果一个人犯了错,就会找家族中的长辈来评判是非,所谓的“家法”,就是指宗族内的处罚方式。但是这些长辈,其实已经和他们的血缘关系很淡了,人们却依旧将这些“族老”看作是权威。
这其实就是受到了,几千年来宗法制的影响。
往往这些大家族,其实不能够称之为家族了,因为其规模很大,称之为“宗族”或者更为恰当。这些大宗族,往往有自己的祠堂,甚至每年在祭祀祖坟的时候,也会浩浩荡荡地。这样的风俗,现在很少见了。
如今,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爷爷一辈儿人的坟茔在哪,连三代都传不下去,又怎么能称得上是祖坟呢?
在老祖宗的眼中,祖坟的作用非常大,他可不仅仅是生者为了寄托对亡者哀思的所在,更是一个家族凝聚力的所在,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家族的未来。
在古典,由于人口流动性不大,所以同一家族的人往往都会聚居在一起,而一个村子往往就是一个大的宗族。渐渐地,随着人口的不断壮大,当地的社会资源不足以供给那么多的人,所以就会有一部分人走出去。再加上,为了扩大宗族的势力,当时的人们还会让孩子们参加到科举当中,也会有一批人在外地生根发芽。唐代的“五姓七望”,就是当时最大的家族,甚至连皇帝他们都看不上。
由于,家族人口逐渐增多,分布也逐渐变广,为了让家族的人有足够的凝聚力,就会有“祭祖”的风俗出现。后来,一些富裕的宗族,甚至还会为自己宗族的祖宗修建祠堂。而祖坟和祠堂,便成为了一个宗族凝聚力的象征。
到了现在也是一样的,就像小年家,祖坟只到祖爷爷那辈儿,平时有些亲戚并不常来往,但在每年清明的时候,总会遇到,即便是没有什么特殊的集体祭祀的仪式,但祖坟确实是起到了让后人联络感情的作用。
祖坟除了有提升家族凝聚力的功能之外,还有影响家族未来的功能。
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祖坟可以荫庇后人,古人讲的“福荫子孙”,说的就是如此。但在现在的人们看来,祖坟的功能更多地还是凝聚宗族情感,至于“福荫子孙”的说法,其实很多人已经不看重了。
现在,由于社会流动性变大,很多人都在他乡安家落户,甚至于从小就生活在外地,家乡的父母一旦故去,便对家乡没有什么牵绊,于是他们现在的居住地,便成为了他们新的家乡。至于祭祀就更谈不上了,十几年前,每逢清明、寒衣节、七月一这种祭祀祖先的节日,我们可以在路边看到很多人们在焚烧祭祀,连坟茔都不去,只是遥祭,或者干脆借着假期去旅游。
这就导致了很多年轻人,甚至连自己爷爷的坟茔在哪里都不清楚,更不用说是去祭祀了,说不定早就被人平了。
很多人认为,我们不应该遵循传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但在我看来,即使再与时俱进,我们也不可能忘记将自己的祖宗给忘了!“祭祖”可不仅仅是一种风俗,在我看来,更是一种文明传承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