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男不做三,女不做四,老人过九不过十”,说的是啥意思?
俗语是老祖宗在数千年的生活中,将自己所见的自然现象加以总结,将自己所实践过的智慧进行加工,将自己感悟出的人生哲理汇聚梳理,最后再用简单易懂的话语描述出来。
民间流传的俗语,往往都是老祖宗人文历史的见证,都是民间风土人情的见证,更是我们老祖宗独特的心理表现,以及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特殊的认知模式。
民间就有这样的一句俗语,“男不做三,女不做四,老人过九不过十”,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男不做三,女不做四首先我们来看“男不做三,女不做四”这句话,这其实说的是,男人一般不会做三十岁的生日,而女子一般不会做四十岁的生日。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其实这当中有两点原因。其一,无论是三十岁,还是四十岁,其实年纪都还不算太大。所以,不适宜做寿。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三”与“散”是谐音,而“四”与“死”,也是谐音,所以老祖宗会比较忌讳提这两个年纪,更不要说是做三十岁、四十岁的生日了。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除此之外,民间还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为什么会是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年纪呢?
据说这两个年纪与两位儒家的圣人相关。据说孔子享年73岁,而孟子享年84岁,所以民间的老人们认为,连圣人都过不了“七十三,八十四”这道坎,何况是普通人呢?
所以,民间的老人们一般不会过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龄的寿辰。
除此之外,这两个年纪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以十二为一个本命周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命年。七十二岁,是一个本命年,而七十三岁,则是人们第七个十二年的开始,八十四岁则是第七个十二年的结束。
而七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们通常认为“7”是生命的周期变化,有着周而复始的原始意味,所以作为第七个十二年的第一年73岁,以及最后一年84岁,都是十分需要注意的年纪。
过九不过十民间有“庆九不庆十”,“做九不做十”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在给老人做寿的时候,一定要提前一年过,比如说八十岁,要在七十九的时候做;九十岁,要在八十九的时候做。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满则溢”,而“十全为满,满则招损”,“满”寓意着“终结”,所以人们不会“过十”。而“九”则不同,“九”寓意着长长久久、天长地久,同时九又是数之极,大而不满,所以人们通常会过“九”的寿。
同时,很多地方的人们还有“逢九年”的说法,每逢带“九”的年纪,比如说七十九、八十九等等,这些都是“明九”。人们认为“逢九年”和“本命年”一样,都是人生每过一个阶段的循环和“槛儿”,所以后代子孙们,都会前来贺寿,希望以此来解除不祥。
生活中,人们认为的这些年龄的禁忌,其实都只是老祖宗的一种美好愿望,虽然这些讲究,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