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伏头,晒死牯牛”是啥意思?入伏下雨好不好?老祖宗的经验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老祖宗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三伏天期间,也包含了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小暑和大暑。
民间有很多关于伏天的俗语,其中就有“雨打伏头,晒死牯牛”的说法。那么,老祖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俗语呢?这句俗语又是什么意思呢?再有,入伏这天下雨,究竟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它对之后的天气,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先来说这句“雨打伏头,晒死牯牛”的俗语。
老祖宗的俗语,都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经验和智慧。尤其是节气俗语,更是老祖宗通过对时令、物候、天气的观察和总结,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才总结出来了许多类似于“雨打伏头,晒死牯牛”的经验智慧。
这句俗语,明显是在说,如果入伏的这天,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那么,往后的日子里,必然是十分燥热的,甚至连牛都会害怕这样炎热的天气!
老祖宗的这句俗语,究竟准不准呢?
其实,俗语所代表的经验,具有十分强的地域性。
就比如这句“雨打伏头,晒死牯牛”的俗语,这句俗语说,头伏下雨,往后的日子必然会十分炎热。但是,也有俗语是在说“头伏有雨,伏伏有雨”。
这句俗语的意思则是在说,如果头伏有雨的话,往后的天气相对比较凉快,因为这样的三伏天中降雨十分充沛。
由此可见,一些地方如果头伏有雨的话,那么往后的日子里,大概率会比较燥热;而也有些地方,则正好相反,如果头伏有雨,则预示着三伏天里,降雨十分充沛!
那么,伏天下雨,究竟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呢?
老祖宗说“伏里淹了狗,能长一探手”,说的是,如果在伏天当中有充足的降雨,那么田里的庄稼,便能够有十分充足的养分,长势也会十分喜人。秋收的时候,必然会是一个大丰收的季节!
同时,老祖宗还说“伏里没雨,谷里没米”。说的便是,如果伏天当中没有充足的降雨,那么农作物便会失去很多的养分,最后导致粮食长势不好,出现减产的现象。
同时,民间还有“大暑连阴,遍地黄金”的说法。而大暑时期,正是三伏天中。所以,大暑连阴,就预示着三伏天里的降雨,会十分充足,农作物的长势也会十分迅猛。
但同时,伏天里的雨水,虽然会让我们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但与此同时,太大的强降雨,也会导致农田当中的庄稼受损。所以,民间在三伏天中,除了要防止天气炎热而导致的干燥之外,还有防止过多的降雨,而导致了农田里的庄稼霉坏。
老祖宗的这些关于节气和伏天的俗语,都是古代老祖宗的智慧,是他们千百年来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更是对老祖宗的生产生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千百年的沉淀,这些民间的智慧,已经成为了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