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佛教寺院布局

佛教寺院朝向:中国大部分寺院都是坐北朝南。

佛教寺院布局

去佛教寺院,最先看见的是寺院“三门”,寺院以前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也称“三门”,

佛教寺院布局

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叫“山门殿”。

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

佛教寺院布局

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钟楼、鼓楼中间是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佛教寺院布局

天王殿有: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佛教寺院布局

弥勒佛杜天王殿正中,袒胸、露腹、大肚正襟危坐,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

四大天王,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

佛教寺院布局

东方持国天王: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琵琶可以“调”音,取谐音)

南方增长天王: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因宝剑“锋”利,取谐音。)

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紫金花狐貂(白鼠)——职“顺”:(貂皮摸着手“顺”,取谐音。与佛教的有区别了。佛教里广目天王手里拿的是“龙”,或者“蛇”。)

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掌混元珠伞一把——职“雨”;(有“雨”伞一把嘛,取谐音。与佛教有区别。佛教里多闻天王一手拿伞,一手拿“银鼠”或“宝塔”。)

佛教寺院布局

韦驮菩萨,弥勒佛身背面为神将韦驮,是佛教护法神。

该像一般为立像,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杵的位置则很有讲究: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穿过天王殿是大雄宝殿,寺庙中心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大宝鼎,通常刻有该寺寺名。

佛教寺院布局

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

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种造型姿势:

第一种:坐佛。

佛教寺院布局

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直伸下垂,名为“成道像”;或者,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名,这是“说法相”。

第二种:立佛。

佛教寺院布局

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栴(zhān)檀(tán)佛像”。

里有三尊佛像,有“横三世”与“竖三世”之分。

“竖三世”:

佛教寺院布局

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

中间为释迦牟尼,为现世佛;

左边(东)为释迦牟尼的老师“燃灯佛”,亦称“过去佛”;

右边(西)为“弥勒佛”,释迦牟尼弟子,亦是法嗣,也称“未来佛”。

“横三世”:

所谓“横三世”是按空间、地域划分势力范围:

佛教寺院布局

中间为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

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教阿弥陀佛。

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二十诸天或十二圆觉像。不过,大多数都为十八罗汉像。两侧各九尊罗汉。

佛教寺院布局

在正殿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龙。

规模较大的佛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东为伽蓝殿,两侧常供十八伽蓝神守护寺院;

罗汉堂

佛教寺院布局

罗汉是释迦摩尼的弟子,男性僧人。又名阿罗汉,佛教有的寺院设有罗汉堂。

藏经楼

佛教寺院布局

有名的寺院大都建有藏经阁,位置在佛寺最后一个院落,常为一座两、三层的阁楼,作为储藏佛经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