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
佛教的衣制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代印度,由于教义、风俗、气候等原因,僧服的型制只有“三衣”和“五衣”,统称为法衣。
三衣的由来,在印度由于天气较为炎热,再加上当时风俗习惯的影响,出家人的衣服十分简单,佛在成道以后,在一年的冬季里,正是印度的隆冬,当天晚上佛陀亲自试验,初夜披一件就够了,中夜觉得冷,于是加上一件,后夜时还觉得冷,于是再加一件,就足够御寒了。因此佛陀制定比丘不得超过三衣,这就是所谓“三衣”的来源。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藏、傣等民族间存在着不同的佛教系统,因此各族的僧人服装也不尽相同,汉地佛教,流传时间久远,加之汉族服装在各时代中变化很大,以致影响到汉族僧人,根据佛制“许蓄百一长物”的规定,汉地佛教在法衣之外增加了常服,因此汉地僧服的型制分为两类:一类是法衣,在佛事和法会期间穿着的服装,一类是常服,僧人日常穿着的服装,和尚和尼姑的衣服不分男女。
僧人的法衣有:三衣、五条衣、七条衣、大衣。
三衣:指僧人所穿的三件僧衣,总称为架缓。
五条衣,称为僧伽梨,此云中宿衣,亦云下衣,亦云杂作衣,凡寺中执劳服役,路途出入往返,当著此衣,五衣的制法,共分五条,每条一长一短,故名五条衣,
七条衣的制法,共分七条,每条一长一短,故名七条衣。行斋、讲、礼、诵等诸羯磨事时,必穿着此衣,故又称入众衣。
大衣,就是僧人的披风。
僧人的常服有:海青、衫褂、帽冠、鞋袜。
海青”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因此,通常也把它叫做“大袍”。
现今的海青颜色有二色,一为黑色,是一般佛弟子礼佛时所穿,另一种为黄色,是一寺方丈或法会中的主法者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着。
在中国佛教,最为严正而又神圣的衣,是将二十五条的镶金的大衣,称为“祖衣”,只有传祖接法的人,才够资格披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