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佛教学术语,有学、无学是什么意思

意思为,修正道以断烦恼,叫做“有学”,悟真理而断烦恼,再无可修学,叫做“无学”。小乘以前面之三果为有学,最后之阿罗汉果为无学。

佛教学术语,有学、无学是什么意思

“有学”,尚须学习之人,即佛教徒在修道阶次中,尚有可修学者之泛称,是指烦恼未断尽,正在通过八正道修行中的人,像比如说沙门四果中的前三果,预流果,(即初果,谓去凡夫位入圣道法流,断三界见惑入圣者流类),一来果,(即第二果,谓已断欲界思惑九品中之上六品,但还遗留下三品之惑,还要一度往来人中天上修道),不来果,(即第三果,谓已断欲界思惑,不需还生欲界)。

“无学”,指的是见惑思惑都已断尽证得涅磐的修行人,比如说阿罗汉果,又称无学果,即第四果,谓已断三界见思烦恼,究极圣者位,乃小乘中最高境地。

佛教学术语,有学、无学是什么意思

阿罗汉果分为九种,依中阿含之福田经甘露味论卷上载,意思为九无学是,退法、思法、护法、安住法、堪达法、不动法、不退法、慧解脱、俱解脱。

(一)退法,若遭疾病等异缘,即退失所得之果,乃阿罗汉中最钝根者。

(二)思法,惧退失所得之法,乃欲自杀,以保所得。

(三)护法,于所得之法防护不退,若怠防护,有退失之惧。

(四)安住法,若无特胜之退缘则不退,若无特胜之加行则不转较优之种姓。

(五)堪达法,堪能行练根修行之事,速达不动种姓。

(六)不动法。

(七)不退法,此二者,乃最利根,能断尽一切烦恼,得尽智及无生智,此中修练为因而得者称为不动,依本来种姓者称为不退,亦即前者不败坏所得三昧之种种因缘,后者不退失所得之功德。

(八)慧解脱,了断慧障之烦恼,于慧得自由。

(九)俱解脱,了断定障、慧障,断不染污无知,得灭尽定,于定、惠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