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
武汉汤包大王四季美
在繁华的中山大道和江汉路的交汇区,曾有一家汤包馆叫《四季美》
20世纪初汉阳人田玉山,14岁跟他老头(爸爸)在一家牛肉馆做学徒,田玉山做事勤快、头脑也灵光,不仅学好了手艺,还幻想有朝一日自己开店,他老头也是给力,东并西凑给他借来了十串钱供他创业,田玉山一开始摆摊卖牛杂,刚赚一点钱就被地皮把桌子掀了,又改行卖水果。
1922年攒了点小钱的田玉山重操旧业,在后花楼街(交通路和花楼街的交汇处)做餐饮,春天卖春卷,热天卖饮料,秋天卖蟹黄包子,冬天卖猪肉葱饼。赚了钱以后请来了南京的大厨徐大宽开始主攻汤包,田玉山结合武汉人的口味重的特点,把原来江苏的甜口改成了武汉人喜欢的咸鲜口,变成了武汉化的小笼汤包。1937年由武汉首义中学老师田映梅提写了《老四季美》招牌,生意好的时候,在武汉有四家分店。
真正使《四季美》的汤包享誉武汉三镇的是名厨钟生楚,钟师傅结合徐长宽、张老六、李干庭等人的经验,增加了做汤包皮冻的比例,同时减少了发酵面的比例,这样的面皮吸水少,避免穿底同时还有咬劲。汤包要现点、现做、现吃,包制的时候讲究送叠花纹,包成18至22道褶子,包子口的形状像鲫鱼嘴,然后置旺火上面蒸,开笼一看,白色汤包的鲫鱼嘴里面全含汤汁,花纹均匀像深秋的白菊花,吃的时候先咬破皮子喝汤汁,再蘸味碟,一整只汤包放在嘴巴里,酸甜咸鲜几种口味在嘴巴里炸开,爽口而不腻。
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四季美》迁到了中山大道898号。改革开放以后由徐佳莹主持工作再度创新,增加了三鲜、虾仁、蟹黄、香菇、鱿鱼、海参、鸡茸、财鱼等50多个品种的汤包,三获金鼎奖。
因为修二号地铁线江汉路站,就把《四季美》的总店给拆了,现在武汉三镇均有古法制作品质的《四季美》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