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佛教的一些认知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既不同于地心说,也不同于日心说,他和现代科学是颇有相似之处,其深刻程度又非现代科学。

佛教的一些认知

佛教认为三界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围绕着他的是根据不同层次的三界,除了太阳、月亮还有众多的星球,所组成的世界经典里称为小世界,在每一个小世界中,又根据有 的生命层次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顾名思义生活在这个层次的人欲望特别强烈,在佛经中将欲望定义为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作为欲界众生无一不是沉溺在对欲望的追求和享乐之中,三界众生又有六道的差别。其中又以人道为核心,人道之上是天道和天人相邻的是阿修罗道,和人道共住的众生有两类为畜生道和鬼道,人道之下则是地狱道,大致可分为八寒地狱和八热地狱。

佛教的一些认知

在表现形式和强烈程度上,从人间到他化自在天也有种种区别,层次越高欲望就越淡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还没有脱离凡人的形式,但夜摩天的天人欲望就相对淡薄,只需拥抱就能得到满足,到兜率天只要拉拉手就会得到满足,而到化乐天就更简单,相视一笑即可,到最高一重他化自在天笑都是多余,彼此只要看一眼欲望就会得到满足,不管怎么说只要身处欲界还是会有欲望的困扰。

色界的“色”不是颜色也不是女色而是代表着物质,佛法认为对物质的认识主要依据两个方面,是显色及颜色,是形色及形状,任何物质现象都是通过显色与形色两个渠道呈现在我们面前。在佛法中将物质现象定名为“色”,色界天在六欲天之上,欲界天享受的是物欲的快乐,而色界天享受的则是禅悦的快乐,前者是物质,后者是精神的。欲界天和色界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能够布施并受持五戒一善,具有的能力施舍给他人,再以戒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进化自己的德行就可以升到欲界天,而要到色戒天仅仅布施或受持五戒一善就不够了,还必须修习禅定,只有具备禅定的基础才能继续上升到层次更高的色界天,据禅定境界的不同色界天又分为四禅十七重天,即初禅三重天、二禅三重天、三禅三重天、四禅八重天由禅定的境界决定,其在色界天的层次三界中最高的一界就是无色界,无色界是纯精神生活的世界,它是通过修四种空定而获得的果报,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色戒天的四禅加上无色界天的四空定合称四禅八定。

佛教的一些认知

四禅八定并不是佛教所特有的,在佛世时印度的许多外道也修四禅八定,释迦牟尼佛在修行之初也曾跟随外道修习四禅八定,但佛陀以自身的实践认识到,四禅八定并不是真正的涅槃,它仅仅是证得解脱的基础,所以佛陀要我们观三界如火宅,因为三界之内仍有生死和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