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推挽电路?

  推挽电路(push-pull)就是两不同极性晶体管连接的输出电路。推挽电路采用两个参数相同的功率BJT管或MOSFET管,以推挽方式存在于电路中,各负责正负半周的波形放大任务,电路工作时,两只对称的功率开关管每次只有一个导通,所以导通损耗小效率高。推挽输出既可以向负载灌电流,也可以从负载抽取电流。如果输出级的有两个三极管,始终处于一个导通、一个截止的状态,也就是两个三级管推挽相连,这样的电路结构称为推拉式电路或图腾柱(Totem-pole)输出电路。

推挽电路的作用

在一般推挽电路中,比如输出级,电路的工作是,把输入信号放大。而完成电路工作,但一般推挽电路用同级性元件(晶体管或电子管)为了实现输出级元件轮流导通,必须激励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两个信号,即所谓的倒相问题,完成倒相可用电路,可用电感原件(变压器)但这无不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可靠性。互补电路可克服用单极性原件出现的上述问题。电路工作时双极性原件轮流导通,亦可省去倒相或简化电路,这样电路的稳定性可相应提高。比如当输入信号为正时,双极性中的NPN管导通PNP由于极性自动截止,当电路输入信号为负时,PNP管导通NPN管截止。不管信号如何变化都能自动完成导通于截止而完成电路工作。

推挽电路的优缺点

  优点是:结构简单,开关变压器磁芯利用率高,推挽电路工作时,两只对称的功率开关管每次只有一个导通,所以导通损耗小。

  缺点是:变压器带有中心抽头,而且开关管的承受电压较高;由于变压器原边漏感的存在,功率开关管关断的瞬间,漏源极会产生较大的电压尖峰,另外输入电流的纹波较大,因而输入滤波器的体积较大。

推挽电路工作原理

  在讲推挽电路工作原理之前,首先介绍功放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能量控制的观点看,功放电路和电压放大电路没有本质区别,但后者的要求是使负载得到不失真的电压信号,而前者的要求是获得一定的不失真的输出功率。在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在整个周期内都有电流流过,称为甲类放大;如果只有大半个周期有电流流过,称为甲乙类放大;如果只有半个周期电流流过,称为乙类放大。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如果输出级的有两个三极管,始终处于一个导通、一个截止的状态,也就是两个三级管推挽相连,这样的电路结构称为推拉式电路或图腾柱(Totem-pole)输出电路。

  当输出低电平时,也就是下级负载门输入低电平时,输出端的电流将是下级门灌入T4;当输出高电平时,也就是下级负载门输入高电平时,输出端的电流将是下级门从本级电源经 T3、D1 拉出。这样一来,输出高低电平时,T3 一路和 T4 一路将交替工作,从而减低了功耗,提高了每个管的承受能力。又由于不论走哪一路,管子导通电阻都很小,使 RC 常数很小,转变速度很快。因此,推拉式输出级既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又提高开关速度。 推挽结构一般是指两个三极管分别受两互补信号的控制,总是在一个三极管导通的时候另一个截止。要实现线与需要用 OC(open collector)门电路。

四类互补推挽式功率放大电路分析

  甲类工作状态晶体管存在问题 → 乙类工作状态晶体管管耗小效率高(但存在非线性,即交越失真) → 甲乙类工作状态晶体管(但存在功率管匹配异型困难) → 准互补对称放大电路(OCL) → 单电源互补功率放大电路(OTL) → 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电路

1、互补对称式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1.结构

  图9.1(a)所示电路采用两个NPN和PNP管各一只,且特性对称,组成互补对称式射极输出器。简称OCL电路,意为无输出耦合电容。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工作原理

  静态时:u i =0 → I C2 = I C2 =0 (乙类工作状态) → u o =0 。

  动态时:u i 》0 → VT2导通,VT3截止 → i o = i C2 ;

  u i 《0 → VT3导通,VT2截止 → i o =− i C3 。

  特点:

  (1) I BQ 、 I CQ 等于零。

  (2)两管均工作半个周期。

  3.分析计算

  (1)输出功率

  由电路可知,输出电压 U o 变化范围为:2( U CC − U ces )=2 I CM × R L

  若忽略管子饱和压降 U ces ,则:

  输出电流最大值 I CM = U CC R L

  输出电压最大值 U CM = U CC

  输出最大功率 P OM = I CM 2 × U CM 2 = U CC 2 R L × U CC 2 = U CC 2 2 R L

  (2)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

  因为两管各导通半个周期(不考虑失真),每个电源只提供半个周期的电流,且每管电流平均值为

  I C = 1 2π ∫ 0 π i C2 d(ω t) = 1 2π ∫ 0 π I CM sin⁡(ω t)d(ω t) = 1 2π U CC R L [ −cos⁡ω  t ] 0 π = 1 2π U CC R L ×2= 1 π U CC R L

  所以,总功率为 P V =2 I C U CC = 2 π U CC 2 R L

  (3)效率

  η= P OM P V = π 4 =78.5%

  (4)晶体管耗散功率

  2 P T = P V − P OM = 2 π U CC I CM − 1 2 U CC I CM = 2 U CC U CM π R L − U CM 2 2 R L

  将上式对 U CM 求导并令其为零,得:

  d P T d U CM = 2 U CC π R L − U CM R L =0

  即 U CM = 2 π U CC ≈0.64 U CC

  代入上式,可求得最大管耗

  2 P T = 2 U CC π R L 2 U CC π − 1 2 R L ( 2 U CC π ) 2 = 4 π 2 U CC 2 2 R L = 4 π 2 P OM ≈0.4 P OM

  4.缺点

  电路存在交越失真。如图9.1(b)图所示,是由于三极管的死区电压所造成,属非线性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