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设计入门:布线上的注意事项
布线方向和角度
本人设计中的定义
走线:元件引脚间的连线,名词。
布线:布置走线,动词。
一般来说,各层的走线以x方向和y方向交叉分布
各层共通的电气走线的连接靠连接孔来实现。
连接孔的使用以尽可能少为原则。
因为连接孔使用的越多,电路板制作时产生的不良品比例越多。
走线的角度影响制作电路板的质量。小于90度时,容易产生断线,通电时容易产生杂波。
T型布线时,尽可能地进行铜箔补强。
带有诱导负荷的电路
例如有些电路因为使用了继电器等,带有诱导负荷。
继电器里有线圈,在电流通过时,起到了阻流的作用,相当于电阻。
虽然电路设计上通常会采用二极管和电容器来吸收一部分尖峰杂波(spike noise)
但对于数ns的杂波来说,就起不到保护作用了,虽然这种杂波对IC起不到破坏作用
但是,会导致CMOS输入的误动作。这个时候,只要在发生源的二极管两边加入0.1μF的电容,就可以从源头杜绝这种现象了。
IC未使用引脚的处理
IC未使用引脚必须接地或接入电源。否则有可能导致IC发热,或者抗干扰能力减弱。
网络电阻
对于地址总线应用上拉电阻连接到网络电阻时,走线相互平行状态比较好布线。但是其他信号线使用上拉电阻时,最好使用其他的电阻,远离总线。
走线长度
高速电路中,走线的长度最好在100mm以下,非高速电路中,走线长度最好在200mm以下。
连接器的布线
从连接器开始布线,元件和连接器集中放置,尽量不使用连接孔来布线。
与连接器的走线尽量从焊接面开始布线。如果从表面布线,走线在连接器的下面,一旦出现不良,无法判断是否出现断线。
走线与相邻焊盘之间最好保持在0.5mm以上,防止制作电路板时,因为距离太近出现短接。
多引脚连接器的布线
使用多引脚连接器的时候,要同其他IC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太近,布线时又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就会使用大量的连接孔。这样,就没有其他布线的空间了。
先整理好走线的方向
这样表面的纵线和焊接面的横线就分离的比较清晰了。留有一定的空间,不会影响其他的布线。
实际布线时,应该没有这么大的空间,可以布线得更紧凑,漂亮些。大家有时间可以试一试。
时钟布线
为了防止动作不安定。布线需要尽可能短,50mm以下可以防止杂波和其他问题的发生。
CPU周边的布线
CPU周边指CPU,总线缓冲器,存储器的集中。
总线缓冲器电路通常在CPU和存储器的中间。
如果只是单纯地放置元件。走线纵横交错,会影响布线效率。
这个时候,将CPU与总线缓冲器和存储器错开一些。将走线整理好,会有效提升布线效率。
元件的放置使布线的效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