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里所谓的“机锋”是何含义?
佛教里禅宗修持的根本是要直截了当地把握到成佛的根源 。众生本来具有本心,但不能明心见性,禅理就是通过最简单有效的沟通引导使其明心见性。
佛祖释迦牟尼一日讲经,拈花示众,众菩萨罗汉不解其意,唯摩诃迦叶会心一笑,禅宗自此诞生。
在佛教中禅宗是一个很特别的宗派,不立文字,靠口口相传、心心相印来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从摩诃迦叶传至菩提达摩,禅宗经历了二十八代。南北朝时期,达摩来到中国,与中国首位佛教皇帝梁武帝交谈,萧衍笃信的是持戒受律的传统佛教,对达摩的不习经文,靠禅定修行、开悟成佛的禅宗不明白,结果话不投机,未能结缘。达摩便一苇渡江,来得了少林寺,面壁九年,成为了中国禅宗始祖,也使少林寺成为了中国禅宗祖庭。
慧可和尚在大雪纷飞的夜里站立一宿,并砍断左臂,顿时红雪纷纷扬扬、随风飘洒,终于打动达摩,达摩把木棉袈裟和钵盂传给二祖慧可,这就是所谓的“衣钵传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慧能的故事伴随着这首著名的禅偈广为流传。慧能法师从一个寺院勤杂工一跃成为禅宗六祖,正是靠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张。修行佛法,最忌执着,心里常惦记着菩提树、明镜台,说明心不“空”,只有心无一物,才能到达佛的境界。
赵州和尚对来往人皆说“吃茶去”,是要每个人都用心实践禅理;光涌禅师智解不像驴马不像佛,得仰山禅师赞一句“凡圣两忘”;慧忠国师以佛祖呼唤侍者而不得回应,深感朽木难雕的无奈;慧薰禅师以骷髅盛粥验证云水僧有无道心。禅宗的古圣先贤运用无上的智慧传授不可言说的深湛佛理,或问或答,或打或骂着用最直观的感受直指一代又一代求道者的内心。
禅宗里所谓“机锋”、“机用”,相应地还讲“机境”。“机”字其意,正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从各则公案中的用法来看,可从三个角度来做理解:
一是指关键之所在,指事物的核心内容。
二是指时机,也就是在正确的时候把握住正确的事情。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梁武帝与达摩对答不契机,达摩一苇渡江,武帝反悔欲追,志公和尚说时机已过,阖国人追之不及。
三是指一种抽象的触发装置,也就是预先设置好的机关,好像捕鼠夹,伏弩机,学人啪地一下踩中,要么丧身失命,要么立地成佛。
《金刚经》里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大师闻之即悟。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下体会,但在修行中更应时刻寻求实际的感悟。禅无思想,他要的是你当下老实生活,不执着念头,时候久了自然明白禅不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