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有生命,为何不属杀生范畴?| 初学佛关于杀生你了解多少?
一般初学佛的人,不明白众生指的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说不杀生,应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实则不然,生命有他的层次,植物是无情众生,动物是有情众生。
什么是杀生?从佛教上来讲,就是断其命根。不杀生,特指不杀“有情众生”,即动物。“有情众生”,是五蕴和合而成的生命,有情识、有血肉、参与六道轮回。而植物属于“无情”众生,植物虽然是生命,但是它们没有心识,也不参与六道轮回。
所谓众生,可大致分为三级,高级的为人类,具有三个条件:一、有活的细胞;二、有神经的反应;三、有思想及记忆。中级的是动物,只有少数高等动物如狗、猴子、马、象等有若干的记忆力,但没有思想能力。至于下等动物除了神经的本能反应,没有记忆和思想,既然有神经就能感受到痛苦,就会怕死。所以虫蚁都会自然地知道逃避死亡的危险,植物则不然。低级的为植物,只有活的细胞,没有神经和记忆,虽有生死的反应,但感受不到痛苦与快乐,更没有思想及记忆,所以叫做无情。因此,杀生的界定就在于是不是有血有肉、能不能够知生怕死。
佛教中还规定受戒比丘不可随意砍伐草木,是因低级的鬼神,依草附木,以草木为庇护,为了慈悲鬼神,不使鬼神生嗔,故不去破坏其居处。退一步讲,爱护花草树木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即使不是佛教弟子也不应随意砍伐。
微生物如细菌,从生物学上看,它是介于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生物,既没有神经更没有记忆和思想,不属于有情众生,可以视作会动的植物,所以,杀菌不是杀生。
关于水中的微生物,除了细菌之外,尚有比较高等的生物,他们虽也没有神经,但也可以算在动物之列,因此,佛世的比丘,用水需要通过滤水囊的过滤,把比较大的微小众生滤出,比较小的就不管了。这是基于慈悲的观点,不忍目见生物而不救度。如果肉眼不能见,或虽见而不能分辨是有情或无情众生,那就理会不到了。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亦然。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如果人人发扬这种平等、慈悲的精神,我们的世界一定是平等、和谐、互助、互敬、互爱、融洽无间地,将没有一人会受到故意的伤害。
虽然佛经中说,杀生有果报,杀人偿命,吃它半斤,还它八两,这是说明了因果不爽的事实。但是我们不必把不杀生的重点放在害怕受果报的缘由上,果报是有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可以改变。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才是不杀生的重点,也是佛菩萨化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