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施的几个小故事:不求回报才是真的布施
佛家所说“广种福田”,教平常人积善修福,礼敬三宝,破除自私、悭贪、执著和烦恼。种好自家福田最方便易行的做法,就是布施。布施,在形式上讲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就心灵修炼而言,布施如同星云大师对信众的开示:布施就是给人方便,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力量的一种方式。佛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句话的真意在于布施不讲条件,要以别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以别人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
那么,平常人要怎样行布施,才符合佛家教义呢?其实,在布施时,只要做到这4点,就能广种福田,福报自然来:
一、急人所急,应时行施应时行施是雪中送炭的举措,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冷者施衣,饥者施食,在最有利于他人的时间行布施。
明代有一家杨姓船夫,日日靠渡船为生。时逢天降大灾,洪水泛滥,许多船夫都去滔滔洪水中捞取漂浮的财物,而杨姓船夫父子却奋不顾身地救助水中的灾民,惹得旁人一阵讥笑,杨姓船夫却听而不闻,继续对困在洪水中的人施救。杨姓船夫这一代人救人于危难,种下善念因果,三代以后出了一个名扬四海的宰相杨荣。
洪水就是上天所给的一次布施机会,一心向善的人才会自然行施,种下福报因果。
二、众生平等,勿起轻慢之心虚心者的内心是成熟和平静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以慈悲心平等对待众生、尊重众生的一切。
《观音送子图》中隐含着一个经典的佛家故事。一年,天下出现大饥荒,寺庙也参与到施粥的行列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孕妇前来乞讨一碗粥饭,当青年僧人给她舀了满满一碗粥后,孕妇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肚里的孩子还需要一碗粥。青年僧人顿时不悦,生出了轻慢之心,不愿再多给她一碗粥。这时,孕妇突现菩萨身,在青年僧人的懊恼和忏悔中冉冉而逝,青年僧人差点因此寻了短见。
这幅画中的故事告诉我们,持戒修行,不可因别人的所说所做,动徹生出爱憎、好恶、轻慢之心,如果能以万物慈悲待人,自然有机会供奉菩萨,获得富报。
三、行施积德,要心生欢喜布施众生,如同供佛,应有虔诚而喜悦的心。把每一次布施,都视为一次修身明心的大机遇。助人为乐,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从中体会到发自内心的欢喜。
佛教中有一个难陀供佛的故事,讲述贫女难陀虽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却用乞讨来的一枚铜钱,去买香油。一枚铜钱当然买不了多少香油,但店主得知难陀来意后深受感动,便额外布施了一盏佛灯所需要的香油。难陀到寺庙里,往佛灯中注满香油,并发下宏愿:今天我以小小的一盏油灯供养佛陀,以此功德愿我将来具有智慧灯,并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
难陀虽穷,但买油供佛时却是喜悦的,她的喜悦并不来自自己将从佛陀那里得到什么,而是产生于将来可能为众生解脱奉献自己的宏愿。卖香油的店主也没有嫌弃难陀的贫穷,反而真心地帮助她完成宏愿,二者皆种下了福报因果。后来,难陀成佛,号灯光如来。
四、以纯粹之心布施,不求果报布施之所以讲究“三轮体空”,是因为布施时不能产生得到回报的念头,念头一生便即着相,布施功德全无。布施要做到“施空”,即是:指能施之人,体达我身本空,既知无实在的能施之我,布施时便无希求福报之心。
古人说“施恩不望报,望报不施恩”,唯其如此,才见真心。布施能在没有希求果报之下自然发生,方能获得大功德、得到大福报。如果心中有佛之人,能了悟这4个故事,福报自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