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误区:戒律是束缚,是不自在吗?
戒律在佛教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佛陀将要圆寂的时候,阿难尊者问佛:“佛灭度后,我们应该跟谁学习,谁才是我们的老师呢?”佛告诉弟子们应该以戒为师,戒是最好的老师,是修行人自我规范的基石,如果没有戒律,就没有一个道德标准,也无法约束僧团的和谐。所以,时至今日,佛教的高僧大德们,还是推崇学习戒律。
戒律不光是作为出家人或在家居士的生活准则,也更是成就佛道的前提基础,出家戒律有二、三百条之多,在家人也有最基本的五戒,以及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和尽未来际的菩萨大戒,佛在《华严经》中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可见,成就佛道的无上菩提离不开戒律的规范,所以寺院里面出家的法师经常会唱诵:“庄严无上佛菩提”的偈颂,用什么庄严呢?就是一尘不染,纯净如水的清净戒体。
佛陀成就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涵藏着诸多的功德和智慧,其中有一种功德便是“得大自在”,在北京故宫的卧佛殿内,也悬挂这四个大字的匾额。佛所倡导的也是让众生都能得到广大的轻安自在,于是乎提到戒律时,有人会质疑的问道:“自在就是自由自在,那要是持戒的话,反倒被约束,怎么能够自在呢?这不是伪命题吗?”实在来看,佛陀说的大自在和戒律并不冲突,人们概念上的自在是什么?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可以管得了才叫自在,其实不然,佛陀所说的自在是内心的安止,不论何时何地,都是那样的充满着恬静的状态。中国的圣人孔子也说过一句话:“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在坚持着一切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你怎样做都没有障碍,这才是真正的自在,不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伤害。
从事相上来说,有句话我们应该知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修行佛道必然要经过一番寒彻骨,方得梅花扑鼻香,不论是心灵的自在,还是身体上的解脱,都要认真的对待这个世间,如果我们作为佛陀的弟子,把自己应当遵守的戒律严格的持守好,世间上不信佛的人自然会对我们升起恭敬之心,这样我们拥有良好人际关系,怎么会不自在呢?恰恰是因为持戒的尊贵,而人见欢喜,所行无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