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韩愈半生不信佛,因反对佛教被贬官,却和和尚成为了挚友

唐代大文豪韩愈,大半生不信佛,并且反对佛教。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韩愈因谏迎佛骨(佛舍利)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使。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一人,改变了他对佛教的看法。

到达那天,下属官吏、全城百姓夹道欢迎。韩愈看到百姓如此热情,十分激动,突然前面一个和尚朝他马前走来,那和尚本也英俊魁梧、且脸方额阔,远看还一表人才,可近前时却叫人害怕。原来他有两个暴出的大牙,骤看如寺庙里狰狞的罗汉。

韩愈半生不信佛,因反对佛教被贬官,却和和尚成为了挚友

韩愈顿生不悦,只是僚吏既无阻拦,身为刺史如果呼叱发作就会有失身份,于是只好忍着,心想:“此人一定是个恶僧,他若有愚惑百姓,定要把他两个大牙拔掉。”

到了太守府,韩愈盘问和尚何来,知其为济生庵得道高僧大颠,功德圆满且法力高强。(有说大颠和尚是潮阳灵山寺方丈,管济生庵和灵山寺)。

次日,韩愈刚升堂办理州务,跟班便呈上一小包东西,说是大颠和尚差人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原来是两个大牙齿,另外是一纸书法,字体浑厚端庄,书“儒以仁为本,佛亦济众生。道异旨自同,会我海屿边。”

这就使韩愈陷入迷惑之中:“这和尚还真神灵,能熟知我心想。” 内疚地说:“我单凭相貌轻率地对一个人下结论,枉曲了好人,实不应该。”

韩愈半生不信佛,因反对佛教被贬官,却和和尚成为了挚友

于是当堂挥笔写了“叩齿庵”三个大字,命人送道到济生庵,可大颠和尚已前往潮阳灵山寺。自此济生庵改名为“叩齿庵”。

大颠禅师问韩愈:“听说使君是因直言犯上,才来此做地方官的吗?”

韩愈答道:“是的,我本在朝做刑部侍郎,因上表谏迎佛骨,被放逐到这瘴毒疫疠之地。我自幼体弱多病,而今更是发白齿摇,怎受得了这里的气候与苦毒?所以一到此地,便上表请皇上东封泰山,希望早日召我回去,然而至今仍杳无音讯,唉!”

韩愈半生不信佛,因反对佛教被贬官,却和和尚成为了挚友

大颠禅师听了,责问他:

“我听说为人臣者,不能择地而安,不重名位而行其所当行。今竟遭放逐而不乐,趋时求名,实非善臣之表现。何况你敢直言犯上,是忠于君而不顾自身,心安理得,又有何怨言呢?

唐室自天宝之乱,奸臣乱国,皇上讨伐都来不及了,做为人臣,既不能助上戡平内乱,以安邦国,尚且起动心意,触圣发怒,如今还要上表讨封泰山之地,岂不是不识时务呢?

以穷治乱而祭其鬼,是不知命;动天下人心而无安邦定国之志,是不知仁;强言以干上怒,遇困而悒悒孤忧,是不知义;以乱为治而告皇天,是不知礼。”

又说:“你既然上表谏迎佛骨,不赞成皇上信奉佛教,想必一定对佛教了解甚深,所以才不赞成。”

韩愈听了大颠禅师一番开示,很不满地批评:

“你们佛教,口不说先王之言,而妄谈轮回生死之法;身不力行礼仪,而诈传祸福报应之说;无君臣之义,没有父子之亲;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以残贼先王之道,我怎能默然不语?”

韩愈半生不信佛,因反对佛教被贬官,却和和尚成为了挚友

韩愈口无遮拦、一派狂妄的态度,令大颠更下决心要折服他。

禅师便问韩愈:“你批评佛教如此地不合先王之道,不言仁义,无父无君之事,你是在哪些佛经上看到的?”

韩愈回答:“我哪有闲暇读那些书?”

于是大颠禅师对韩愈说:“你该知道‘跖狗吠尧’的故事吧!盗跖畜养一只狗,有一天,尧经过跖的家门,那只狗竟然向尧吠叫,这是狗不认识尧,并非尧是坏人。今天你不看佛经,不谙佛理,而肆意攻讦佛教,与跖的狗相差又有多少?”

又说:“今天你贵为唐室大学子,文章自成一家,然而你的文章能比得上姚秦时代的罗什法师吗?知往预来,能媲美晋朝的佛图澄吗?披剥万象,不动其心,能如萧梁时代的宝志禅师吗?”

韩愈默然良久,说:“不如。”

禅师说:“你既不如先贤,而先贤所从事者你又反对,这岂是智者所当为?今天你将自己局限在小小形器之内,奔走于声色利欲之间,稍有不如意,便愤懑郁悲,如此,与蚊虻争秽壤于积蒿之间,又有何不同?”

良久,韩愈问大颠禅师说:“禅师还有指示吗?”

禅师说:“去尔欲,诚尔心,宁尔神,尽尔性,穷物之理,极天之命,然后再来听闻佛法的至理吧。”

由于这一次的机锋论辩,使得一向自视甚高的韩愈对大颠禅师的智慧由衷佩服。从此,大颠禅师便成为韩愈被贬潮州时唯一交往的高僧,因而渐渐改变他对佛教的看法。

有一天,抱着问难的心情去拜访大颠禅师,此时,正当禅师入定坐禅,不好上前问话,因此,苦等了很久,侍者看出韩愈的不耐烦,遂上前用引磬在禅师的耳边敲了三下,轻声对禅师说道: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侍者的意思是说,你禅师的禅定已打动了韩愈傲慢的心,但现在你应该用智能来拔除他的执着了。韩愈在旁边听了侍者的话后,立刻行礼告退,他说:幸于侍者口边得个消息!

这一次韩愈不请开示了。时隔不久,韩愈仍觉得心中疑团不解,又拜访大颠禅师,问道:请问和尚春秋多少?

禅师手拈着念珠回答说:会么?

韩愈不解其意说:不会!

昼夜一百八。

韩愈仍然不能明了其中的含意,第二天再来请教。

当他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位小沙弥,就上前问道:和尚春秋有多少?小沙弥闭口不答,却扣齿三下,韩愈如坠五里雾中,又进入谒见大颠禅师,请求开示,禅师也同样扣齿三下,韩愈方才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佛法无两般,都是一样的。

这则公案是什么意思呢?韩愈问春秋有多少?是立足于常识经验,对时间想做一番的计算,事实上,时间轮转不停,无始无终,那里可以谈多少呢?

在无限的时间、空间中,生命不断的轮回,扣齿三下,表示在无尽的生命中,我们不应只逞口舌之能,除了语言、文字之外,我们应该实际去体证佛法,认识自己无限的生命,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寻找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永恒性。  

后来,宪宗皇帝命韩愈到内地袁州去任刺史。离开潮州的时候,韩愈并没有着急走,他特意到灵山寺与大颠道别。大颠把韩愈送到山下的小桥边,就要分别的时候,二人恋恋不舍。

韩愈将身上穿的锦袍(这是官服,是不许赠人的)脱下,双手捧着,赠给大颠和尚。韩愈走后,大颠为了纪念他们的友情,便在韩愈留衣处修建了留衣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