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同是天庭的大将,为什么猪八戒敢常骂孙悟空是该死的弼马温,沙僧却从来不敢骂孙悟空?

猪八戒常骂孙悟空是该死的弼马温,沙僧不骂,其中的原因是猪八戒骂得着,沙僧挨不上。为什么呢?

玉帝否决武曲星,封孙悟空为弼马温

《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中写道,太白金星李长庚到花果山招安孙悟空,一番花言巧语,把猴头骗到了天庭。灵霄宝殿上,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查看仙箓,看哪里有职位空缺。未等查实,武曲星出班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听说,立即宣旨:“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

孙猴子哪里知道天庭的套路,欢欢喜喜地跟着木德星君,到御马监去做弼马温。干了半个月,孙悟空才从御马监监官那里得知,弼马温竟然是个没有品从,“未入流”的小官。昼夜不睡干了半个月,竟然还是个未入流的官,孙猴子大怒,反出了天庭。

原本,武曲星给玉帝提供的空缺官位是御马监正堂管事,是个正职。经武曲星提醒,玉帝却等不及文武选仙查阅仙箓,便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弼,是个副职,与正堂管事就有天差地别了。这其中究竟有何差别,请看下文。

同是天庭的大将,为什么猪八戒敢常骂孙悟空是该死的弼马温,沙僧却从来不敢骂孙悟空?

弼马温究竟是什么意思,孙悟空引以为耻

弼,是辅佐的意思。马,文本中指的就是御马监的天马,孙悟空就是御马监的正堂管事,当然是管马的。但是,弼马温的“马”却不是这样的寓意。《说文解字》注:“马,怒也,武也”。因而,猴子做御马监正堂管事,是武曲星举荐的。

东汉刘熙《释名》中说:“(马)亦姓,扶风人,本自伯益之裔。”也就是说,马姓源自伯益的后代。伯益与夏王启皆是黄帝的后裔,本是姬姓,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便赐其赢姓。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姬姓,高阳氏。弼马温的“马”,典故便来自于此。故而,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大禹治水时,测江海的定子。原来,“孙悟空”与伯益家有渊源,难怪到御马监去养马。

温,也是取姓氏之意。温姓虽然有三个来源,但总源头都是颛瑞高阳氏的后裔,本姓姬。温氏源于姬姓,为唐叔虞之后。如此,弼马温的“马”、“温”二字,就是一个寓意了。弼马温连起来理解,就是辅佐姬氏皇帝的意思。

同是天庭的大将,为什么猪八戒敢常骂孙悟空是该死的弼马温,沙僧却从来不敢骂孙悟空?

孙悟空的原型之一,是朱元璋早年出家的叔叔朱五六。朱五六法名法仁,曾经在西域取回了贝叶真经。朱元璋得知叔叔出家,乃得道高僧,便敕赐徽号“悟空”。悟空禅师圆寂后,所住持的古寺就立了一座佛塔,佛塔上有一副对联:“从今日回头大悟,是浮云过眼皆空”。这是一副嵌字联,上下联最后两个字就是“悟空”。

武曲星举荐孙悟空做御马监正堂管事,就是要“御”伯益家这匹马,也就是做大明皇帝。因而,孙悟空回到花果山,鬼王就建议他做“齐天大圣”。御马监正堂管事、齐天大圣,其实都出自朱元璋的谥号: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齐天大圣,是要和玉帝齐平,而且要夺玉帝之位。璋,即玉,《西游记》中的玉帝有朱元璋的隐喻。正堂管事是皇帝,那么,“弼马温”就是辅臣。不能做皇帝而是做辅臣,又上了玉帝和太白金星的当,孙悟空当然引以为耻了。

其实,孙悟空并不是以“弼马温”为耻,而是嫌官小,因而“官封弼马温意何足”。那么,猪八戒为何总是以“弼马温”拿捏孙猴子呢?

同是天庭的大将,为什么猪八戒敢常骂孙悟空是该死的弼马温,沙僧却从来不敢骂孙悟空?

《水浒传》开篇有一首五绝:“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施耐庵以朱温,引出了宋仁宗嘉祐年间的瘟疫,也就是“朱温”。宋仁宗被写成赤脚大仙,这个大仙也出现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就是变成赤脚大仙,大闹了蟠桃会。

赤脚大仙,其实着重于“赤脚”,赤即朱,宋仁宗是虚写。所以,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宋仁宗是坐在唐朝大明宫紫宸殿,商议祈禳瘟疫之事。最终,赤脚大仙采纳范仲淹的建议,请来了张天师祈禳瘟疫,却放出了妖魔。范仲淹,曾用名朱说,施耐庵借喻为“朱元璋说”。

唐朝中后期,藩镇坐大,引发了五代之乱,朱温就是开启五代战乱的始作俑者。《水浒传》重点写的是靖难之役,施耐庵认为,这就是一场发生在明朝的玄武门之变。《水浒传》也是以“诗禅”为体裁,其中隐含了大量的瘦词隐语,隐藏了建文帝去向等诸多大明之谜。

《西游记》借用了《水浒传》的瘦词隐语,同样选择唐朝为文本背景,在故事之中暗藏了明朝的藩王祸害天下。这些藩王,便是“朱温”。

《水浒传》、《西游记》中,都隐伏了女娲炼石补天这条暗线,这条暗线的寓意就是明朝。女娲补天,补的是颛顼周天,朱元璋元祖就是颛顼帝,与周武王同出一宗,因而得封“朱紫国”。朱元璋本出姬姓,乌鸡国也是暗喻的明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