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红楼梦》刘姥姥进蘅芜院后为何一言不发?

本题有这样一段备注说明:刘姥姥进潇湘馆时就夸潇湘馆,还仔细看黛玉,临走还说舍不得走。为什么进入蘅芜院,刘姥姥没说一句话。

这个细节,隐藏了南明时期的一段真实历史,是警幻仙境九天薄命司的照应情节。第五回书中,薛宝钗、林黛玉的判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就是刘姥姥畅游大观园,在夸潇湘馆,细看林黛玉,而到了蘅芜苑一言不发的根由。

那么,薛宝钗、林黛玉这两句判词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钗黛合一,刘姥姥为何面对钗黛却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呢?

《红楼梦》刘姥姥进蘅芜院后为何一言不发?

《红楼梦》是以靖江王城为主场景,影射了整个大明王朝,主写南明“分瓜”历史。靖江王二世祖朱文正,因种种不肖,被叔叔朱元璋幽禁于桐城,被朱元璋失手杖杀。

薛宝钗之“瓜分爮斝”影射南明分瓜,也是从靖江王这家下笔,写到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之死。那么,瓜分爮斝又是如何暗示南明分瓜是从靖江王这里入笔的呢?

瓜分爮斝上有两行题字,第二行是“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东坡之上修筑雪堂,作《雪堂记》。这则典故中重点说的是“雪”,与薛宝钗之“薛”谐音,对应“金钗雪里埋”。

雪堂、雪洞、金钗雪里埋,隐藏的是荣穆王之后,靖江王消亡的历史。那么,这段历史与“雪”有什么关系呢。如此,就得交代刘姥姥为何在潇湘馆的态度了。

《红楼梦》刘姥姥进蘅芜院后为何一言不发?

到了潇湘馆,刘姥姥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这里,用了个“磊”字,就是“三生石”的寓意。刘姥姥看见文房之物,便断定:“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指着黛玉说:“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

听贾母一说,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这才笑道:“这那象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书,谐音“鼠”,上等的书房,隐喻靖难之役的燕王和靖江王二世祖朱文正,这对表兄弟都属鼠。林黛玉的书房寓意南明灭亡,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死于属鼠的吴三桂弓弦之下。

大家在潇湘馆中说了好长时间,又让刘姥姥看了很多她不认识的东西。临走,刘姥姥说道:“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也就是题目备注中说的:“夸潇湘馆,还仔细看黛玉,临走还说舍不得走”。然而,正是这些情节,为林黛玉其中的一个结局伏线,黛玉号潇湘妃子住潇湘馆,日后便要出家湘山寺。湘山寺是广西全州的湘山寺,在湘江之滨,湘江也发源于灵渠,林黛玉的一个结局,还是在“西方灵河岸上”。

那么,林黛玉到底经历了什么要出家湘山寺,这其中,又与薛宝钗有什么关系呢?刘姥姥至于对钗黛以不同的目光审视吗?

《红楼梦》刘姥姥进蘅芜院后为何一言不发?

顺治二年,也就是崇祯自缢后的第二年,隐藏在荣禧堂中的荣穆王之子,第十三代靖江王朱亨嘉自称监国,在靖江王城“更衣”,换上皇袍南面称帝。奇葩的是,朱亨嘉与同时代称帝的大明藩王,他用的是洪武年号,当年是洪武二百七十八年。靖江王不仅称帝,还篡夺了大明皇统

南明时期,以万历子孙为皇统,在朱亨嘉称帝之前,最接近皇统的唐王朱聿键称帝,也就是南明第二代皇帝隆武帝。隆武二年(1646年),朱聿键派兵攻陷靖江王城,活捉了朱亨嘉。不久,就在福建连江秘密将其缢杀——玉带林中挂。

靖江王城被攻陷时,朱亨嘉三岁的儿子朱若极被一个太监隐藏在王城之中的雪洞里,逃过了一劫。这个雪洞又叫刘蟾洞,因而,是刘姥姥到蘅芜苑时,书中才写到薛宝钗的住处如“雪洞”。

先见“雪洞”,又道出南明之瓜,再到薛宝钗用“瓜分爮斝”,刘姥姥是靖江王被缢杀,然后救孤的主要见证者。栊翠庵所演戏码,其实就是“搜孤救孤”,贾母带刘姥姥去潇湘馆、蘅芜苑,又以成化五彩小盖钟给刘姥姥品茶,其实是托孤。

《红楼梦》刘姥姥进蘅芜院后为何一言不发?

以这样的文本逻辑理解,似乎是刘姥姥在潇湘馆已经有了预感,一见雪洞便知黛玉的出家结局。因而,心中不快而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