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宋代诗人仅留下一首诗,7080后都知道,还入选了教材,越读越有味

文/思源

宋代诗人仅留下一首诗,7080后都知道,还入选了教材,越读越有味道

很多东西贵在精而不在多,这个规律放在诗歌领域也适用。我国有名有姓的诗人也难以计数。有些诗人或许一生都在创作、也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佳作,比如李白杜甫等,不过这些算是相当成功的了,有些人虽写了不少诗但流传下来的却没几个,乾隆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他一辈子疯狂创作四万多首诗,但平时却极少有人知道哪怕一两篇。

宋代诗人仅留下一首诗,7080后都知道,还入选了教材,越读越有味

当然了,这两类人也是诗人中的两个极端,除此之外还不乏有些幸运儿,他们虽然没写下多少诗但流传的效率却相当高,有些诗人甚至一辈子就写过一首诗还被人传诵至今。这样的奇人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雷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代诗人仅留下一首诗,7080后都知道,还入选了教材,越读越有味

说起雷震这个诗人绝大部分人肯定都会感到陌生,没错,他的名气确实比不上一流诗人,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文采不行,因为雷震一辈子的作品非常稀少,保留下来的就能少了。虽然这个名字不怎么火热,但有首诗很多人一定都读过甚至背过,那就是《村晚》,尤其是70或者80后一定对它记忆犹新。

宋代诗人仅留下一首诗,7080后都知道,还入选了教材,越读越有味

小编之所以敢这么肯定是因为这首诗很早就被选入了小学的语文课本,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写道“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乍一看这首诗也没啥特别亮眼的地方,不过是一首描写农家的诗罢了,其实不然,细细品味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精妙之处。

总得来看这首诗描写的是傍晚农村的景象,开篇以景起兴中规中矩,描写了装满水的池塘旁长满了草,有生活经验、特别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首诗应当创作与春意正浓的雨后。因为在很久之前农村的草木很多,当然现在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而草木茂盛的时候应该是晚春初夏时期,且池塘中的水已经多得快溢出来了,说明不久前可能刚下完雨。

宋代诗人仅留下一首诗,7080后都知道,还入选了教材,越读越有味

开篇就给人营造了一种雨后的清新感,再看第二句,这时候诗人的目光开始向远处望去。一个“衔”字将日落西山描写得非常生动完美,如果说这还不够过瘾我们不妨往下读,紧接着一个“浸”字又形象地描绘了青山映水的美妙画面。

宋代诗人仅留下一首诗,7080后都知道,还入选了教材,越读越有味

前两句中镜头由近及远、从青草池塘转移到了远处的青山落日,营造出了一种日薄西山、余辉遍地的精彩景象,同时农村广阔天地的自然美感也呼之欲出,仿佛在读的时候池塘波光粼粼的水面就在眼前。

宋代诗人仅留下一首诗,7080后都知道,还入选了教材,越读越有味

后两句则将目光转移到了主人公身上,一个放牛归来的牧童横着骑在牛身上缓缓向村子走去,他的手中握着一支短笛,这似乎是古代放牛娃的标配,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里并无新奇之处。不过后一句写道,牧童虽握着短笛却吹不成强调、只是随口吹吹,这正显示了孩提的顽皮可爱,这才是一个生活于广阔天地孩子的真实面貌,如若诗人笔下的牧童随随便便就能吹出美妙的曲子反倒成了败笔。

宋代诗人仅留下一首诗,7080后都知道,还入选了教材,越读越有味

这首诗初读可能并没有太惊艳的地方,但它妙就妙在读后意味无穷、越读画面感越强。凭着这首诗,雷震在诗坛的地位瞬间提升了不少,很多七零八零后对这首《村晚》的记忆更是超越了诗人本身。其实话说回来,可能这些读者喜欢的并不是诗文精妙的结构,他们真正喜欢的是这首诗表达的意境,因为那不仅是农村的写照更是他们绝大部分人的真实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