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里的牌匾有一错字,从宋朝到现在都没改,而且还不能写对
北京故宫里的牌匾有一错字,从宋朝到现在都没改,而且还不能写对
文/青山独往
提到故宫,去到北京的朋友应该都参观过,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其规模宏大、装修华丽,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气派来。而在参观过程中,大家应该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很多地方的牌匾有问题。
当然笔者不是说牌匾本身的质量或造型存在问题,而是上面的字有蹊跷,比如说“神武门”这三个字,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门”这个字写错了,没有最后一钩,显得不完整。那么这个字为何会写错呢?到底是工匠疏忽还是用意为之呢?
历史上关于“门”字没有最后一钩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起源于南宋时期。南宋末年的时候,皇宫内发生了一场火灾,导致一座宫殿被彻底烧毁。事后宫内决定彻查此事,但查来查去却找不到火灾发生的原因,只能匆匆处决几名负责人了事。至此这件事就成了疑案,宫内一时间出现了很多猜测。
最后实在找不到起火原因,当时的宰相就对此事做出了解释。他说宫殿起火是因为牌匾上的“门”字多了一钩,所以把火钩了进来,导致了火灾。为此史书还对其做了记载,显然他的解释在当时还比较有说服力。
古人有时候就是这样,面对一些无法解决的事情或现象时,往往将其和迷信联系起来。古时候建筑都是以木材制成,很容易发生火灾,因此从这以后,宫内的“门”字上都少了最后一钩。
还有一种说法发生在明朝初期。当时朱元璋刚刚在南京称帝,皇宫也刚刚建好不久。而当时午门建成,还没有牌匾,于是朱元璋就想找大臣去提字。他找到是自己的淮西老乡,此人名叫詹希原。詹希原原本也有些才华,字写得非常不错,但是他写好以后却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朱元璋看了写好的字气得半死,于是直接下令将詹希原处死。这是为何呢?原来詹希原写的字有问题,“门”写“错”了。这里的错是因为他按照正常来写,而朱元璋看到“门”字下面有一钩非常生气,他认为这一钩阻碍了天子进门,有损皇帝威严。于是詹希原就这样糊里糊涂因为一个字失去了性命。
至于北京故宫的“门”字没有一钩,是因为朱棣搬到当地以后也发生了一场火灾,于是联想起南宋时发生的火灾以及他父亲此前的做法,干脆把皇宫内的“门”字都做了改动,省去了最后那一钩。就这样,宫内的“门”字也都成了错别字。
而清朝入关以后,在很多方面都沿袭了前朝,统治者觉得这个“门”字如此设计显得很有道理,于是照旧省去最后一钩。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故宫内的牌匾上的“门”字都是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