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南京出土“虎”形文物,专家认为是夜壶,器身刻13个字打破此说法

南京出土“虎”形文物,专家认为是夜壶,器身刻13个字打破此说法

提到瓷器,除了令人疯狂的元青花外,最令人熟知的便是那“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青瓷,与“嫩荷涵露”邢窑白瓷。其中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瓷窑,作为我国早期最主要的窑厂,从东汉年起直至宋朝,越窑的炉火燃烧了近千年。在唐朝时期越窑瓷器的烧制工艺达到了巅峰,烧制水平居全国之冠。

今天我们所讲述的这件文物——青釉虎子,便是出自越窑,只不过这件文物并非是出自越窑的巅峰时期唐朝,而是出自三国时期。当时的越窑产品虽没有唐朝那般造型精美风格独特,但也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三国时期的越窑胎质紧密,胎骨大多为灰色,并且釉汁洁净。

南京出土“虎”形文物,专家认为是夜壶,器身刻13个字打破此说法

青釉虎子出土于南京,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从最早的东吴、东晋到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都曾在此建立都城。如此悠久的历史使得南京地区文物古迹众多。这件东吴时期的青釉虎子便是在1955年出土于南京市赵土岗

很多人不清楚虎子为何物,这一器物起源于战国,因为外形似虎,所以被人们称为虎子,虽外形威严凶猛,但虎子的作用却往往被认为是盛溺的亵器,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夜壶。把夜壶制成虎形,这一举动反映了古人对老虎畏惧而又厌恶的心情,但与此同时,人们却又希望自家能出虎子,这种复杂的心理令人难以琢磨。

南京出土“虎”形文物,专家认为是夜壶,器身刻13个字打破此说法

战国距三国时期已经过了百年,但虎子的造型却基本没有改变,这件青釉虎子外形依然保持了虎的形象,但在细节上又与以前的文物有所不同,只见这一青釉虎子通体浑圆,斜颈圆口,整个虎首昂起,张口露舌,双目望向远方。

器物全身饰淡青釉,整个虎造型写实生动,设计独具匠心,精巧而又不失质朴。从这件器物身上,我们依稀能看到三国时期青瓷制造的高超技术。因为以往出土的虎子多为亵器,所以有专家认为,这件青釉虎子同样也是三国时期古人所用的夜壶。但这一看法随后被器身所刻的13个字打破。

南京出土“虎”形文物,专家认为是夜壶,器身刻13个字打破此说法

专家在清理这件文物时,发现在器物的腹部刻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十三个字,赤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51年,虽然只是几个刻字,但意义非凡,这使得这件青釉虎子,成为我国现有的纪年铭文古瓷器中时间最早的一件。

这十几字除了注明文物制造时间外,还明确的标注了制造地点与瓷工姓名。越窑自东汉一来,制造瓷器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而这件文物上所刻的袁宜作正是三国时期制造瓷器的名匠。按照常理,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夜壶上。

南京出土“虎”形文物,专家认为是夜壶,器身刻13个字打破此说法

另外,在古代,唯有较为贵重的物品才会在下面刻上年款。在物品上随意刻上年份是十分危险的举动。而将年份刻在夜壶上,被人知道更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古人并不傻,他们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所以当这件青釉虎子的刻字被专家发现后,人们猜测其用途可能并非夜壶,而是盛水的容器。

后来,这件文物因为身上的这十三个字,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现今更是被收藏在了我国的国家博物馆中。

南京出土“虎”形文物,专家认为是夜壶,器身刻13个字打破此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前文我们提到这件文物出自越窑,越窑在起初制造的瓷器虽有一定的特色,但风格较为单一,而类似老虎这种动物的造型自然极为少见。这种动物造型的大量出现与演变,使得越窑的瓷器制造风格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并形成了崭新的艺术风格,推动了越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