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四十比三,妻离子散”,老祖宗的处世之道,受用了
古人云:“四十比三,妻离子散”,老祖宗的处世之道,受用了
一个民族的底蕴,在于文化自信,一个家族的底蕴,在于子嗣自信。很多时候,优越感都是比较出来的,然而“比较”古往今来就很伤人,年龄越大,伤的越深。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句俗语,“四十比三,妻离子散”,望诸君共勉。
所谓比较,自然不可能只比一方面,首先咱们来看四十比三中的第一比,比钱;曾经有一个问题,说的是钱是否是万恶之源,争论到最后,仍然没有得到大家满意的结果。但是人们都明白,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绝对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整天说着自己的梦想,然而衡量梦想是否实现的依据是什么?是钱。虽然很俗气,但请不要否认。钱,作为生活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穷苦人的最后底线,富有人的上纲上线。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相信现在有很多人都觉得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凭什么他每天打打游戏、上上网便可以日进斗金,甚至年入千万,而咱们穷苦老百姓一年忙到头,却仍然不够家里的开销。
有人说时间最能消磨人的意志,然而要小编说,终究还是钱的问题。如果你有钱,那么你就可以通过手里的资源,尽情的去挥霍自己的梦想,可以给自己设置挑战,反正都在自己预想之内,最后的结果必定成功。而对于那些寒门子弟来说则另当别论,在大学时,或许曾经有奉献社会、成为国之栋梁的想法,然而随着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袭来,最终还是变成了如何“果腹”的问题。
然而,在当前社会里有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现象,越是富有的人越不会与他人比较钱多钱少,而越是穷的人则容易在这件事上较真。攀比的想法一旦伸得过长,便会面临深渊。尤其是在四十岁这个年纪里,如果还想着跟别人比较富,极有可能丧失生活的动力,甚至有的人控制不住自己要一夜暴富,赌上自己的所有,最后输得一无是处。
而另一个比较,便是出身。门第观念,自文明诞生之日起便已然存在。若说哪个朝代极为看重,可能便是三国时期了,这个时候国家动荡,混乱不堪。基于对于大局的掌握,很多名门望族在选择嫁女娶妻之时,都会看重对方家族门庭是否能够对本家带来好处。
举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就说刘备,虽然说刘备年幼时家族没落,为了照顾母亲甚至织过草鞋,但为什么人家刘备最后成功了?其中一大部分的原因便是刘备的出身,作为汉室血脉的旁系,尽管最后两个字有点碍眼,但好歹其身体里面有着汉室宗亲的血脉,这便足够了。
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便是其父母家庭的富裕程度了,有的人一出生便家财万贯,衣食无忧,而有的人,一出生便意味着奋斗的开始。若是在四十岁这个年纪里仍然想着出生的问题,那就是真的怨天尤人了,不切实际的想法过多,必然会影响到现在的生活,或者颓废,或者想剑走偏锋。
再说当下较为普遍一种现象,那便是比较子女,所谓最优秀的比较对象便是别人家的孩子,一度给很多小朋友留下了童年阴影。人到四十岁必然成家立业,如果事业到了平稳时期,那么孩子的成长,便会成为整个家庭的头等大事。现在都流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孩童还未出生之时,其父母就为此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
金钱方面倒还不用多说,关键是精力方面。甚至有的人成为了家庭主妇,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抛诸脑后,全心全意服务下一代。而当两个家长遇到,聊着聊到子女,聊着聊着,提到比较,有比较自然就有高低,有高低自然就有烦恼。
最后,人到四十虽然有些定型的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机遇的远去,少一些比较,多一些实干,生活终会变得美好些,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