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很多人对四季分明的北方城市都特别向往,但是一提到寒冷的冬季又会畏缩不前。这主要是因为北方的冬天不仅天寒地冻,而且没有做好保暖工作还很容易冻伤。但对于世代居住于北方地区的人群来说,他们早已经找到了对抗严寒天气的方法。

现在北方城市冬季的时候,都会实行统一供暖。穿着短袖待在有地热或暖气的房间里,不仅十分舒适而且也特别惬意。如果供暖效果特别好,室内温度甚至会达到25-30℃。所以很多北方人为了缓解室内过热的烦恼,都会通过喝冰水或吃雪糕的方式降温。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对于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北方人来说,即使没有统一供暖的条件,他们也会通过烧炕,或烧炉子、烧火墙等方式,让室内达到适宜人居住的温度。在寒冷的冬季钻进暖暖的被窝之中,也不失为一种冬日乐趣。

现代人过冬总是会想出很多办法去,但是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人,他们冬季又是通过哪些方法取暖呢?笔者认为如果谈到这个,恐怕大家就不用多操心了。因为几千年前的老祖宗们,所能想到的取暖方法不仅特别有效,而且还具有经济、实用等特点。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古代人常用的取暖方法,有几样至今仍在沿用

相信大多数人一提到古代社会,就很容易想到两个比较极端的阶层。一个是高贵奢靡、挥霍无度的贵族;而另外一个就是处于水深火热,和饥寒交迫之中的贫苦大众。之所以会产生特别严重的两极分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封建制度。

在古代封建制度的影响之下,社会价值的分配出现了极不均匀的现象。王公贵族们付出的劳动特别少,但是却获得了90%以上的剩余价值。而其他阶层和底层老百姓,即使拼死拼活,也只能拥有少得可怜的基本生存必需品。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就算是冬季取暖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上,也依然会根据阶级和贫富不同,而出现了不一样的取暖方法和效果。这种极不平衡的社会现象,在杜甫创作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王公贵族冬季取暖方式

据史料记载,古代冬季的气温,要比现在人们可以感受到的最低气温还要低很多。处在古代社会上流阶层中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到来之前,其实早就就已经想好了抵御严寒的方法。只不过他们的一些取暖方法,甚至都会让现代人为之感叹。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1)体温取暖之“香肌暖手”

古代社会中的特权阶级,在冬季的时候,为了达到快速暖手和暖脚的目的,他们不惜“圈养”大量年轻貌美的女子,而且还美其名曰的将她们称为“暖美人”。当他们外出归来之时,就直接将已经冻僵的手或脚,放入“暖美人”的衣服中直接取暖。

先不说这种取暖方法是否有效果,单从这种取暖的方式上来看,就足以彰显出了古代贵族们,热衷于淫靡和享乐的私生活。

据说大诗人杜甫所撰写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岐王宅里寻常见”诗句中所写的“岐王”,就曾作出过“香肌暖手”的荒唐事。冬天冻手的时候他不去烤火,而是将自己的双手伸进美女的怀里贴身取暖。这种取暖方式也只有王公贵族们才想得出来。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2)体温取暖之“妓围取暖”

如果大家认为“香肌暖手”,就已经让人忍无可忍,笔者奉劝大家还是消消气。因为申王李撝发明的“妓围取暖”法,不仅会让大家更加愤怒而且还会跌破眼镜。

“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于坐侧以御寒气”。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在冬季气温寒冷、漫天风雪之时,为了能够让身体尽快暖和起来。贵为皇子的李撝命令“宫妓”们,将自己的贴身衣服脱掉并围坐一个圈,而他则作为这一圈“肉盾”之中取暖。

这种奢侈、淫靡、放荡的做法,或许也只有皇子们才有福消受。作为连炭火都买不起的平民百姓,不仅无法想象冬中冬天取暖的方法,而且也根本没有机会“享受”,宫妓围坐取暖的特殊服务。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实际上唐玄宗的弟弟卫王李范,才是“体温取暖”的真正发明者。在卫王李范的府上大约有近百名妙龄少女。每当凌冽的寒冬到来之际,李范随时都会将冰手放入年轻女子的怀中,而且与岐王相比较而言,李范还将这种方法作为待客之道。

笔者认为这种以极为奢侈的“体温取暖”,作为冬季取暖方式的做法,不仅深刻的体现出了封建制度的阶级性,而且也是对古代女子人性的残酷践踏,不仅不可取还应该被视为糟粕。

2.平民百姓家常用的取暖方法

作为封建社会中备受压迫和剥削的阶层,平民百姓和农民在冬季的时候,往往都会因为无钱购买木炭,而不得不使用秸秆、木头等燃料,作为冬季取暖的唯一方式。虽然这些燃料与“体温取暖”,比起来有点粗糙粗糙,但是也同样可以达到提升室内温度的目的。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1)“火墙”与“火炕”

古代的冬季相对来说温度会更低,所以北方人在建造房子的时候,墙壁的厚度一般都要达到40-50厘米。而且在卧室中还会搭建“火墙”,这是一种中空的墙壁形式,一般多与火炉、火炕或者灶台相连。

在烧火炉或者做法的时候,由于烟气的流通火墙的温度也会逐渐升高。如果按照现代的说法,古代的火墙类似于今天的壁炉或暖气。当火墙的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整个房间都会有温暖如春的感觉。

实际上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就已经出现了火墙的基本雏形。但火墙的出现其实还与火炕有很大关系。据《宋文鉴》记载北方女真族,“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而饮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这说明火炕不仅比火墙出现的历史更早,而且也是北方真族,抵御寒冬的一种利器。记载中所说的“土床”其实就是火炕,一般多以土坯搭建而成。内部多设计成中空的“蛇形”烟道,这样不仅有利于烟气流通和上升,而且也可以让火炕的温度更加持久。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寒冷的冬季,外面寒风凛冽、大雪飘扬,但屋子里却无比的温暖。人们睡在温暖的火炕上,旁边还有一个可以散发热量的火墙,这种感觉不仅特别惬意,而且也体现出了北方人粗狂的生活方式。

(2)火盆

“火盆”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内部可以烧炭火的盆子。对于有地位又有钱的家庭来说,火盆的材质一般都是金属制造,并且在火盆的外面还会镶嵌上,特别精致的花鸟鱼虫。而普通老百姓家的火盆,往往都是用泥土脱坯而成的泥盆。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如果从实际功用上来讲,无论是金属还是泥塑的火盆,其实所起到的作用相差无几。而且从加热原理上来说,泥盆的散热性和保温性还要远胜于金属火盆。在严冬到来之后,一家人围坐在火盆旁边,不仅可以感受到难得的冬日温暖,而且也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大多数情况下火盆都以烧炭为主,但是木炭在古代属于奢侈品,只有王公贵族或富贵人家,才舍得在冬季的时候大量烧炭取暖。而普通老百姓一般都会选择。秸秆或者更耐烧、散热性好的木头。

(3)古代暖宝“手炉”

很多女性在冬季的时候由于手脚特别怕凉,所以即使待在温暖的房间内,手上也会拿着一个暖宝。所谓的暖宝就是一种可以自热的物品。虽然古代没有如此发达的科技,但也有一种可以随时暖手的“手炉”。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如果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讲,“手炉”其实就是古代的暖宝。手炉的材质一般多以金属为主,而且还会雕刻上十分美观的图案。外型上多以镂空纹饰点缀,不仅形状多样而且还玲珑精巧。

“手炉”的外面还可以加上防止烫手的护罩,比较小的“手炉”甚至还可放在袖子里。使用之前可以在其“肚内”加上几块红炭。这样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外出的时候,都可以让自己的手时刻保持温暖。

但由于“手炉”的体积较小,所以可以容纳的木炭也比较少,这就会直接影响使用时间。而且一般只有富贵人家的夫人和小姐,才能够有闲情逸致使用“手炉”。而普通老百姓则更喜欢,直来直去的火墙和火炕。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4)古代“地暖”系统

相信一提到古代的“地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紫禁城。因为紫禁城的地下,深藏着古人的智慧。据专家考证紫禁城没有一处烟囱,难道说偌大的皇宫之内,根本没有可以抵御严寒的取暖系统?

事实上,紫禁城内拥有最具科技含量的“地暖”系统。在这座古老的皇宫底下,蕴藏着一个十分庞大的地下取暖王宫。在冬季到来之前,会有专人负责向地下源源不断的填充煤炭。当这个庞大的系统运作起来之后,皇宫内的各个房间都会快速温暖起来。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结 语

古代人冬季取暖的方法其实有很多,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烧炭或烧柴之外,其实火墙与火炕的取暖效果也非常好。只不过因为相比较于,王公贵族的取暖方式要落后一些,但实际的取暖效果其实差不多。

但由于古代社会的物质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而且大部分的资源,都被统治阶级占有。所以很多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劳苦大众,在冬季的时候就连取暖都成问题。就更别提“人体取暖”和烧炭,这种只有贵族阶层和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的取暖方式。

古人如何度过凛冽寒冬?从古时候的取暖方法,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实际上古代社会中大部分人的取暖方式,基本上都是以烧木头或者火盆为主。因为这两种取暖方式不仅特别方便,而且所使用的原料也特别容易获得。对于家庭稍微富裕一些的人来说,冬季的时候他们的取暖方式则多为烧炭。

笔者认为古代人冬季取暖的方式,其实对后世北方人都有很大的提示和借鉴作用。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生活在边远山区的人家。在冬季的时候主要的取暖方式,依然是火炕、火墙和炉子。

【参考文献】

《古代取暖器》

《古代人如何取暖》

《古人怎么取暖》

《古人取暖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