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农村的老人说“百年前鱼是取之不尽的”?有科学依据吗?
导读:为何农村的老人说“百年前鱼是取之不尽的”?有科学依据吗?
今年由于长时间干旱不下雨,在笔者的家乡这边都已经有3个月没有下大雨了,因此好多的河流、小溪也干涸了。
而村里的几口鱼塘就干旱比较严重,其中有两口就彻底干到底了。十一期间很多人也去干涸的水塘里抓鱼,很多人是忙得汗流浃背,但却只抓到了极少数的几条泥鳅、黄鳝,还有一些河蚌,至于其他的鱼则非常少。
这也让不少村里的老人们感慨:要是在百年前农村的鱼是取之不尽的,但是现在却少得可怜了。好些河流、水塘及水库的鱼都是少得可怜了,很多之前常见的鱼现在都很少见了,至于一些大鱼更是十分罕见了。
那为何有人说“百年前的鱼是取之不尽”的呢?这话有依据吗?为何现在的鱼却很少了呢?
百年前的鱼取之不尽虽然夸张,但也是事实!其实吧,对于许多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来说,他们应该都很清楚这些年农村的变化,其中多数人都知道相比于之前,现在的鱼要少了很多。别说百年前了,就是30年前和现在相比,差别也是比较大的。
笔者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就随后父母去农田干活了,当时水稻都是要种植两季的。而每次种植前,都会在水稻田里撒一些石灰粉,就是为了给稻田杀虫、除菌,而石灰粉撒在稻田里了,不光是虫子会被杀死,还有各种泥鳅、黄鳝和一些小杂鱼也会被杀死。但即便如此,每次翻耕农田,总是能抓到不少泥鳅、黄鳝和小杂鱼,一块农田有时候能抓几十斤鱼。
不光是这样,在农村还有很多的水潭、水池等,它们往往都是下雨了,或者是夏季涨水了以后才有的水。而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鱼群,等到冬季了就有人会把水池、水潭的水全部放干来抓鱼。这样的话,到了第二年又会在水潭里面发现鱼群。
有些农民甚至挖了鱼塘,从不放养鱼,每年就是吃纯野生的鱼,运气好一个水塘也能捞上来上百斤的鱼。
在当时不光是鱼的种类非常多,而且还有不少大鱼。像青鱼长到上百斤一条,而草鱼七八十斤重的也常捕捞到。也是因为河流、水库里面的鱼太多了,即便是每年都会被人大量捕捞,但是每年都有很多鱼,所以就给人一种感觉在当时的鱼是“取之不尽”的。
为何过去农村的鱼是“取之不尽”?其实这也是有当时的原因的,第一个是当时的环境非常好,很适合鱼类的生长。
过去农村很多地方都有河流、水库和池塘等,用现在的话来说当时就是山清水秀,而这样的环境就很适合各种鱼类的生存,并且能自然繁殖后代。何况很多的鱼类,本来繁殖能力就不弱。
第二个和当时的捕捞工具落后有关。在过去农民捕鱼的工具都是比较简单的,多数都是农民自己制作的一些简易的工具,有些甚至是用一些农具去捕捞。如此一来他们在捕鱼的时候,往往只是捕捞了一部分,还可能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鱼类都逃走了,也就为后面的继续繁殖创造了条件。
第三个是当时人的观念有关。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就告诉我们,“上山甲鱼,下山野鸡碰不得”,就是因为上山的甲鱼是为了产卵的,如果把它们都给抓了那么后面就没有甲鱼了。而抓鱼的时候也要谨记一点那就是只要大的,不要把小的也抓走了。只有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鱼类。
为何现在农村的很多鱼变得少见了?而现在很多人都说,在农村许多的鱼也很少见了,有些鱼类甚至都已经“绝迹”了。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就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些地方的水资源环境受到了污染,不利于鱼群的生存了。
过去基本没有什么化工厂,污染的企业,而在近些年在农村的很多河流、湖泊的水因为污水、废料的排放,导致水资源受到了污染。同时农民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这也就导致好些鱼类难以生存。
其次是因为一部分人无节制地疯狂捕捞。和过去相比,现在的捕捞方式更先进了,效率也要更高了。
比如让很多人痛恨的电鱼在早些年就很猖狂,电鱼不光是会把大鱼捕捞,小鱼、鱼卵等等都会被电死。就算是没有捕捞的也会导致它们无法繁殖,可见它的危害之大。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用药物来捕鱼,如此这样无节制的疯狂捕捞,导致好些鱼都已经变得少见了。
另外还有很多地方拦河筑坝,这直接导致了一些小河断流,以前的青山绿水如今变成了臭水沟了。
写在最后也是由于以上这些方面的原因,导致现在很多地方的好些鱼类都变得很少见了。而现在长江流域禁渔十年,并且由于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措施,也才过去几年的时间,有些地方的水域中的鱼资源明显丰富起来了,这也说明了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危害之大。
相信只要大家爱护环境,科学合理地捕捞,用不了多久又会回到以前那种“水里有鱼,山清水秀”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