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是怎样一种植物?曾被人讨厌的沙棘,为何如今大力发展种植?
导读:沙棘是怎样一种植物?曾被人讨厌的沙棘,为何如今大力发展种植?
说到沙棘,这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走红的一种野果。但虽说它是水果,吃过它的人却并不多,除非是在沙棘的产地。
在近些年很多地方都在发展种植沙棘,它的种植面积也是在快速扩张。目前国内沙棘林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1900万亩,而人工种植的面积达到了1058万亩,其占了总面积一半多。
那你可以知道,在过去沙棘是一种让不少农民讨厌的植物,那为何现在却大力发展种植?种植沙棘的经济价值高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沙棘的小简介沙棘虽然是近几年才走红,但却是地球上一种十分古老的植物了,它在白垩纪晚期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也就是说它是和恐龙同时期的植物,迄今已经有6500万年之久了。如今恐龙早已经灭绝了,可是沙棘已经顽强地生长着。
沙棘在民间也叫它醋柳、酸刺,黄酸刺、酸刺柳、黑刺等,它是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植物,在我国主要是分布在西北地区。
这种植物长得确实不怎么起眼,既不高大,也不美观,但它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特别耐寒、耐干旱,还具有抗风沙,在盐碱化的土地依然能生长。
对于沙棘超强的生命力,可能有些网友没什么概念,这里用数据来说一下。像多数的植物一般也能耐干旱,但沙棘却能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的地区生长。另外它还对温度要求既严格,既能耐50℃的高温环境,也能耐零下50℃的环境。能耐如此低温环境的植物,是少之又少了。
同时,沙棘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就算是极度贫瘠的土地也能生长。也是凭借着这些优势,沙棘才能在沙漠的环境也能大量地生长,能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因而也被称之为“环保担当”,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
为何过去沙棘不招人喜欢?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沙棘这种植物都是以野生为主,基本没有人种植它。毕竟它的生命力也十分顽强,即便是不种植,在野外也有大量的沙棘分布。
并且在过去,沙棘是一种并不怎么招人喜欢的植物,有些农民甚至还厌恶它。一来是这种植物长得不高大,它是灌木植物,不能像木本植物一样长成参天大树,所以木材用处不大。
二来是这种植物长满了刺,并且所结的果实还很小巧一个,即便是成熟了以后,吃起来也是酸酸的,一般人都是难以下咽的,很少人会采摘来吃。
第三个还是因为它的树上长满了刺,所以有些牛羊爱吃沙棘的叶子。但是它的刺不光是会容易钩挂我们的衣物,而且当牛羊经过的时候也容易被划伤。特别是它容易损坏羊身上的羊毛。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当时的人都不知道沙棘的价值,所以忽视它,甚至憎恶它。
沙棘有哪些价值?但是在近些年,我做却在大力发展种植沙棘,曾经无人问津的野生植物,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种深受当地人喜爱的经济作物,而且它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递增。而这一切的改变,就在于现在对沙棘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了,其经济价值也越来越高了。
首先,沙棘超强的生命力让其能在恶劣的环境生长。
目前国内主要是在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地区种植沙棘,像黄土高原就较为普遍。而一般种植沙棘的地方因为环境恶劣,多是贫瘠的荒地、干涸的河床、山坡,或者是多岩石、砂质土壤中,其他的经济作物是难以成活的。而沙棘超强的生命力,种植它完全没有问题。
其次,沙棘的经济价值。
以前确实很少人吃沙棘,也不知道它有什么价值。但是在今天不同了,沙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了。虽然它不太适合鲜吃,但是加工成为果汁、果酱、果冻、果酒等都是可以的。
并且沙棘的营养非常的丰富,其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同时它还能入药的,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水果。
这种水果种下去三四年就开始结果,结果早、管理粗放,经济寿命长达60年之久。而且不光是可以卖果实,它的花朵、根茎、叶子都是有价值的。
按照亩产沙棘果1000-1600斤来看,在市面上沙棘的鲜果10元一斤的收购价,其亩产值也有上万元。
最后,种植沙棘还能恢复环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在大西北地区,常年因为干旱少雨,土鸡贫瘠,多数的植物难以成活,这也导致荒漠化严重。
而沙棘本来生命力强,耐寒、耐旱又耐贫瘠,它还有生长快的特点,把它种植在西北地区,就既能恢复环境,保持水土,从而改变当地的恶劣环境。
何况还有一点,那就是沙棘的抗病性很强,这种植物种植以后管理比较粗放,栽种起来劳动强度也不大,一个成年人一天就能栽种沙棘5-6亩。这对西北地区来讲,能够有效解决地广人少的问题,便于进行大规模种植。
写在后面也是看到了沙棘的经济价值高,并且其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农民种植沙棘,不仅可以脱贫致富,同时还能让家乡变得更美,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所以他们也很乐意种植。
笔者虽然没有吃过沙棘鲜果,但是吃过它榨的果汁,味道是真的不赖啊。随着国家对沙棘种植的重视,并且产业链逐渐成熟以后,相信用不了多久沙棘果汁、果酱等产品也会进入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