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麂子进屋,连走三人”,是啥意思?有没有什么依据?
春天来了,很多的动物也陆续出来活动了。
在我国民间对于有些动物就会特别的友好,比如像燕子、喜鹊等,如果出现在了自己家里,不仅不会驱赶,而且还会想办法去保护它们。
老家有一种说法,燕子的房子不能破坏,不然会倒大霉。其实这就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告诉我们不能破坏燕子的房屋,更不能伤害它们。
也因为农村的动物比较多,偶然也会遇到一些动物进到院子,或者是屋子里来。其中在过去也就偶尔会遇到麂子进屋的情况。
但是民间却对此动物却有很大的偏见,甚至有着“麂子进屋,连走三人”的说法,这又是什么意思?古人这话有没有什么依据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先来看看麂子是什么动物?在笔者的家乡早些年麂子还是比较多的,当时还可允许村民打猎,而我老家的后山上因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就有不少猎人。
他们打到猎物以后,就会拿到集市去售卖,毕竟就曾看到过麂子,不过这些都是被打死了的。
后来有一次去山里玩,看到了只土狗般大小的奇怪的动物,大人们告诉我说这种动物是麂子。但它们警惕性非常高,胆子也很小,一下子就钻进草丛里不见了。
这些年野生的麂子已经十分少见了。自从成为了保护动物以后,也就能在动物园看到活的麂子了。
麂子是来自我们熟悉的鹿科动物,像长颈鹿、梅花鹿等都是它们的亲戚。但是麂子的知名度就要低很多,它也来自鹿科,却是麂属的动物。
这种动物的种类并不多,在我国分布的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小麂和菲氏麂,但是现在黑麂已经是国际濒危动物了,而菲氏麂早就灭绝了,目前只有标本了。
目前在南方有些山林中偶尔遇到的以赤麂较多。
这种动物虽然来自鹿科,但却和长颈鹿、梅花鹿等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它的个头小很多,一般成年的麂最大难超过70斤,体长不会超过120CM,看起来是短小又精悍。而像普通的麂子,一般也就个头和土狗差不多,体重在二三十斤居多。
麂子长得非常的可爱的,全身的体毛大致呈棕黄色,耳朵又圆又大,眼睛十分的活灵活现,五官长得整齐而又娇小,看起来很是萌萌哒。
它的腿很细却长,线条优美,并且腿部的力量很大,极具爆发力,这也能让它们在察觉到危险以后快速的逃离。也是因为麂子的腿部力量不弱,它们非常善于奔跑和跳跃的。不过麂子是没有尾巴的,这一点是有点特殊的。
另外麂子还是一种爱夜行性的动物,就是爱在晚上出来觅食,它们的警惕性很高,常常单独出来活动,常常在林缘草坡处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鲜枝嫩叶。
既然麂子是如此可爱的动物,并且也不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危害,为何说“麂子进屋,连走三人”呢?
麂子进屋,连走三人,有没有依据?在民间确实认为麂子进到院子里,或者是房屋里来了,这是一个不好的预兆。而俗语“麂子进屋,连走三人”的意思是说,如果麂子进屋了,就会有人要去死,最严重的会接二连三有人去世。在有些地方还说成是“麂子进门,马上死人”的说法。
其实这些都是没有依据的,是民间的一种谣传而已。
首先,麂子的胆子非常小,一般不会进到人类的屋子里去。
麂子可能是因为个头小,并且它也没有什么自卫的武器,在大自然中的天敌有很多,所以它生性就十分胆小,特别是很怕人,遇到一点风吹草动或者是异样的声音,就会迅速提高警惕了,时刻保持着高度警觉,必要时就会快速逃跑,然后藏匿起来,所以人类一般很难接触到麂子的。
但如果本来就怕人的麂子却进入到了人类的院子,房屋里面来了,这肯定是十分反常的。
古人认为动物是有灵性的,这就代表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甚至有些地方确实因为家里进来了麂子,不久以后房屋家里有人去世了,所以就有了“麂子进屋,连走三人”的说法,这不过是一种巧合而已。
其次,麂子的生意很吓人。
笔者曾特意带孩子们去动物园看过麂子,这些养殖的麂子虽然胆子比野生的要大一些,但生人靠近了也会躲避。特别是有时候麂子所发出的叫声,真的有点吓人,就像是孩子在痛苦的哭泣。
而如果不知道的话,就会以为谁家有人在偷偷哭泣,特别像是亲人去世了以后的哭泣声音。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误认为了是有人去世了。
最后,麂子也会伤人的。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而麂子其实也是有武器的,那就是雄性的麂子也是有两个尖尖的牙齿,它们在遇到危险无法脱身的时候,出于本能也会反抗的。
麂子本来是一种比较高傲、孤僻性格的动物,一般都是单独行动,并且还特意避开人类。可却突然进入到人类的房屋里了,这肯定是很反常的,比如是受伤了,或者是受到惊吓了。
如果这个时候人类去对其做出不友好的事情,就可能引起麂子的应激反应,导致被它撞伤、咬到等,这样也是非常危险的。
写在后面所以从这些角度来分析,麂子进屋,连走三人这是没有依据的,只是古代的人思想比较封闭,他们也不去验证这句话的来源,已经是不是有科学依据,只是一股脑的把麂子看作是厄运或者是霉运的象征,并且把这句话代代相传,从而就让麂子成为了十分不受待见的动物。
现在麂子是保护动物了,如果真的有麂子进家了,实际上这多数是动物在向人类求助,希望大家不要把它们当做是厄运,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