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帮你解决疑难杂症!高速差分对内相差将近120mil怎么绕等长

高速差分对内相差将近120mil怎么绕等长?在哪里绕?大波浪还是小波浪?

先来稍微了解下差分信号,差分线抗干扰能力强,信噪比高,辐射小,带宽容量大等众多优点,使用两根走线传输一路信号,两根线上携带的信息是相同的, 但是信号的相位差是 180 度, 这样两个线产生的场正好相互抵消,减少了辐射的产生。同时由于最终信号取两根信号之差,所以当受到共模信号干扰时,两根线所产生的噪声几乎相同,在接收端做差值时正好被抵消掉。

帮你解决疑难杂症!高速差分对内相差将近120mil怎么绕等长

差分线对噪声天生的抑制能力有效的提高通道的信噪比, 大大的改善了通道的信息容量。所以我们在PCB设计时经常遇到差分信号,也随即带来了绕差分对内等长的问题。如果我们发现把绕对内等长的问题进行小的归纳一下,会发现无非就是下面四个问题:

其一:差分对内布线过程中,在哪个地方绕比较合适?

差分接收端所接收的信号是两根信号的差值,必须保证相位的高度同步;我们应该有注意到,一般走的差分信号速率还都挺高,对待像这种高速差分信号建议采用动态等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时等长,它与静态等长所不同的是差分对的两个信号无论在哪个位置,都是满足5mil的等长误差。我们在处理静态等长的时候就需要有这种思维:两根线的长度是在哪里引起的误差,就需要在哪里补偿回来,保证实时等长。

结论:

尽可能的做到哪里缺少绕哪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时动态补偿,在相位失配处就近采取补偿,效果要好于远端补偿。

其二:到底是绕大波浪好,还是小波浪多绕一点好?

我们知道满足等距要求的目的是保持差分阻抗的一致性。若两线忽远忽近, 差分阻抗就会不一致, 就会影响信号完整性及时间延迟。其实间距不等造成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相比较而言,线长不匹配对时序的影响要大得多。再从理论分析来看,间距不一致虽然会导致差分阻抗发生变化,但因为差分对之间的耦合本身就不显著,所以阻抗变化范围也是很小的,通常在10%以内,只相当于一个过孔造成的反射,这对信号传输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而线长一旦不匹配,除了时序上会发生偏移,还给差分信号中引入了共模的成分,降低信号的质量,增加了EMI。从阻抗上分析,小波浪绕线阻抗变化分布在比较长的范围内,所以整体变动比较小,大波浪会有较大的阻抗变化。

但如果从相位分析。长距离的小波浪,比如如果你绕120mil的小波浪长度,引入的相位差会变得很大,甚至超过了差分线所能承受的范围, 违背了差分信号传输的基本原则,即要求单线产生的相位差值是要同步的。

我们知道,绕线上有两种信号传输模式,一种模式是沿线传播,另一种模式是沿绕线间的耦合电容直接传输。绕线之间的耦合电容为信号提供了一个低阻抗的回流路径,而且频率越高,这个阻抗就越低,这也是为什么随着频率的升高,相位差随之增大的原因所在。 而小波浪绕线绕线耦合传输引起了相位差异。在这里的话 阻抗的影响其实是小于相位差带来的影响的。

结论:

采用大波浪快速做出补偿,要比分成小段沿线补偿的方式好。 当然大波浪不能太大,适当就行。多领悟杨老师的设计理论:过设计理论,最优设计理论,平衡取舍设计理论等。

其三:是在微带线上绕好还是在带状线上绕好?

关于微带线做等长的问题,觉得微带线做补偿时,阻抗变动较小,从而引起的反射较小。 当高速差分在表层或者底层都有走线的时候,对内等长是在微带线绕好一点还是在带状线绕好一点。其实这个问题用DDR的等长来分析,我们常说DDR数据线走线要同组同层,那同层的原因在哪里?

微带线的走线只有一个参考面,另外一面是暴露在空气中,带状线是指走线有两个参考面。带状线由于电磁场都被束缚在两个参考面之间,所以两者有效介电常数是不一样的。

结论:

同样的在做差分对内等长时,哪里不等长就在哪里绕,比如微带线不等就在微带线绕,带状线处不等长就在带状线绕。

其四:绕线之间的gap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信号在蛇形走线上传输时,相互平行的线段之间会发生耦合,呈差模形式,S越小,Lp越大,则耦合程度也越大。可能会导致传输延时减小,以及由于串扰而大大降低信号的质量。为了避免蛇形线自身的串扰,耦合距离就需要相对大一点,所以绕线之间的gap需要做大一点。另外平行耦合长度应尽量减小,这里特别注意绕等长时的相邻层走线。嵌入式微带线或者带状线由于和参考平面耦合的更紧密,所以蛇形线的影响会比微带线小。

结论:

在做相位补偿时, 绕线部分的要控制比较大的 Gap, 减小耦合的强度。 差分的对内等长可以按3W去绕。

解决了这四个问题基本就知道那个120mil对内等长怎么绕了,也就是解决了我们平常中高速信号对内等长怎么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