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10分钟《古诗课》「4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这是李绅的另一首《悯农》,比上一首的批判意味要浓很多。上一首只是告诫所有不劳作的人,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这一首就直指社会黑暗面了——明明迎来丰收,劳作的农民却仍旧会饿死。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颗粟,那么粟究竟是什么呢?

《三字经》里有一句:“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其中的“粱”就是“粟”,也就是小米。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我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

简单说就是北方人民常吃的小米。我的妈妈就很喜欢熬小米粥给我当早饭,虽然我是个南方人。我的北方室友曾告诉我,她们那里用小米做糍粑。

“秋收万颗子”,秋天会收获一万颗种子。当然这里的“万”是个虚指,就是说收获很多。我国古代的农民过得真的不好,税收重不说,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时候,还经常会沦落到成为大户人家的农奴的地步。

农民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节能获得丰收,然而市场经济告诉我们,供给增加需求不变会导致价格下降,如果交税是按照粮食的重量来交,那应该会好一点,但是要把粮食卖出去,丰收的时候应该卖不上什么价格。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四海无闲田”,天下没有空置的田地。那倒不一定,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农业社会,不可能把所有荒地都开垦出来的,特别是战乱过后,劳动力严重不足,以及东北等地广人稀的地方。这句话应该就是表达了一下,天底下所有的农民都非常勤劳努力,把自己能开垦的地都利用起来了。

“农夫犹饿死”,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尽管农民辛苦劳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还是会饿死。明明农夫是种植粮食的人,按理说是最不应该饿死的人,但是偏偏饿死了,多么讽刺。

每次读这首诗,我就会联想到另外几首特别相似的诗。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还有罗隐那首《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付出劳动的人不够努力吗?他们的生产真的不足以养活天下人吗?不是的。是总有一部分不事生产的人在吸血,在浪费,在挥霍。

真正付出劳动的人,却不是那些享受劳动成果的人,这样的悲剧,希望能越来越少。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10分钟《古诗课》「4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