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式弄堂(老上海 弄堂)
老底子上海弄堂里打相打是有规矩的
老底子上海弄堂里,吵相骂、打相打还是蛮常见的。尤其是在那十年以后,很多弄堂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我这里讲的吵相骂、打相打基本上只指邻里纠纷。流氓打群架、私怨寻仇,均不再此例。勿杠。邻舍吵得结棍了,也会动手动脚。
尽管如此,到1980年代,还是被北方人讥笑,上海人只会吵,吵煞死也不动手。
现在想来,这要算是一种不错的风气了。
吵相骂顶多伤和气,打相打是要出人性命的。
老底子上海弄堂里打相打也是有规矩的。
这规矩是约定俗成,并无白纸黑字。
而且弄堂里立出来讲公道话的人很多。
“娘舅”乃至“老娘舅”就是这样练成的。
这规矩第一条,就是好好交讲,不要动手。就算有一方言话不落坎,另一方拔拳相向了,依然会受到众人批评和阻拦。这是第二条。
“伊言话确实讲得不上路,不过侬先动手,还是不对,还是理亏。”
如果最后被拉和了,先动手的人恐怕要先道歉的。有伤的话,医药费也是要拿出来的。我印象中,这一条,大家的认识是很一致的。
好像不会有人讲,“侬也要想想伊为啥先打人的呀。”
讲了好像也没用。大多数人会讲,“不管哪能,打人总归不对。”
这是常识。几十年后,居然成了问题。
第三条,看到弄堂里有人打相打了,大家冲上去,第一桩事体就是拉开,甚至冒着吃冷拳头的风险来劝。
劝的辰光,打相打的一方或双方会辩解。劝架的人都会这样讲:“有事体慢慢叫讲,手先松开,覅再打下去了。”
我的印象中,好像没有啥人会在旁边鼓励别人打下去。
更不会为一方叫好。如果你真是他朋友,你早就冲上去动手了,哪里有空叫好。
第四条,台面上要讲台面上的言话,私底下讲私底下的言话。
拉和以后,各人回到自己屋里,免不了要议论几句。
比如,某人是不好,言话乱讲,去惹人家做啥。
甚至,某人这副腔调,真的活该吃生活。
大家都长着一双眼睛,心里也都有杆秤嘛。根本用不着别人来教导。
不过,在公共场合,还是要劝开,拉和。
指责也是对双方都指责,讲好话也是对双方都讲好话。
拉和,就是要公平、要中立,是要劝人为善。
是非对错总是先放一边。一边打,一边讲道理,想想也蛮滑稽的。
除非你不出头,不做那个讲公道话的“老娘舅”,那你就一声也覅响。
啥人拿私底下的言话摆到台面上来讲,将原来可以拉和的局面再次拖向纷乱,那就是十足的拎不清。在弄堂里要被人家看不起的。
第五条,叫做“大欺小,现世报”。
以多打少也要被看不起,有本事双方各出一个人单挑。
这样的常识,这样的风气,并没有啥人来教,啥人来传。
但是,差不多100多年来,这样的规矩就一直在上海的大小弄堂里存在着。
尽管有了规矩,不等于就没有了打相打。
规矩只负责规范打相打,不负责避免或消灭打相打。有人群的地方永远有纷争。
后来,风气慢慢变了,世道也慢慢变了。
一种“啥人拳头硬啥人狠”的理念,一开始,只是像一个幽灵一样在上海的弄堂里游荡,逐渐就蔚成共识了。
于是,弄堂里的狠角色越来越多。
不过狠角色也有狠角色的狠法。
我老早就有过一两个这样的狠角色朋友。
他们的风格是,懒得与人啰嗦,啥个吵相骂,一句也不想争,直接动手,从来不会先讲一个多钟头的屁话。
我朋友有时也会发急。不过,发急了依然一言不发,别转屁股从后门冲进灶披间,拿起菜刀冲出来就砍。
从来不会先对人讲,“阿拉屋里有菜刀,侬当心点。”
我曾经与他探讨过一番。我讲,嚇嚇人家有啥不好啦。
他直接朝我白了一眼,讲,要被人家看不起的。
后来,上海弄堂里的打相打也确实越来越不讲老底子的规矩了。
尤其在那些棚棚比较多的弄堂里,弄弄就喇叭腔。
一位老爷叔见此情形,对我大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当然,伊依然没忘记讲讲笑笑。
伊讲,打相打讲规矩,是模子。
不讲规矩,也是模子,不过是赤佬模子。
现在,大家住新工房,房门关煞,上海弄堂里打相打倒不大有了。
不晓得哪能,市面上欢喜赤佬模子的人却越来越多。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老底子上海弄堂里打相打是有规矩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