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十分精美夔龙藏品 内有详细解读
第一件、【清乾隆 炉钧釉地金酱彩浮雕「夔龙拱福」图仿古铜式双耳瓶】
青铜瓷瓶,厚重硕大,纹样怀古,追殷摹周,为大雅之器。乾隆仿古御作,以摹高古青铜器为大宗。清高宗搜集商周青铜礼器,据古物御制仿器,以瓷代铜,模拟青铜器形及复层纹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藉以思祖追远。瓶短颈,扁圆腹,形仿先秦青铜壶。有别于一 般扁腹壶,颈饰夔龙双耳。通体施浑炉钧釉,贴饰金蝠夔龙,间以带状纹饰,器形设计搭配独特,疑为孤品,暂无他例。瓶上既有摹古变形夔龙,两两双对,也有清代习见纹饰,如祥瑞飞蝠和如意云头,古今俱备,新而有根。仿古青铜瓷器多施紫金或茶叶抹釉,饰以描金,或加绿彩摹铜锈,但以炉钧釉的仿古青铜则甚罕见。
第二件、【明 宣德 青花夔龙罐】
直口圆唇,圆肩丰盈,下渐敛收,轮廓简洁雅致,比例恰到好处。胎质细嫩,白地匀净,釉若柔丝,轻轻抚揉,爱不释手。蘸青料,挥笔写意画夔龙成双,或浓或淡,率真随心,尽在勾勒渲染之间。夔龙鬃毛曲卷,长鼻上卷,翘首张喙,口露尖牙,缓吐双莲,栩栩如生。双足若狮,三爪如镰,两翅自肩下而出,长尾分岔而曲,连同蜿蜒莲花,弯卷之间,相互呼应,布局妙不可言。二兽相逐,矫健有劲,却不失天趣,足见匠人妙工巧思。器肩又缀如意云头,加添折枝小花,配以足上交迭莲瓣,画面更显工整典丽。器底足内满釉,署青花六字双圈款,端庄秀雅,诚宣德重器。
第三件、【清乾隆 粉青地金彩“交锁夔龙”图兽耳瓶 】
第四件、【清乾隆 掐丝珐琅番莲夔龙拐子纹双层熏炉】
铜胎掐丝珐琅熏炉,具此硕大尺寸,且工艺精湛之品,极为罕见。仅观其器,便可对中华艺史上之璀璨盛世窥见一斑。本品一对,可谓是乾隆一朝掐丝珐琅至盛之典范,亦可谓是乾隆崇缛尚贵之体现。掐丝珐琅器,庄重华美,玲丽夺目,深受高宗喜爱。正因如此,造办处匠师投其所好,巧思妙想,推陈出新。
第五件、【 清乾隆 紫檀夔龙如意纹海棠形画桌】
桌略呈长方形,但转角做成弧度甚大的委角式,整个桌面形成四花瓣般的效果,为『海棠形』。『海棠形』为中国传统图形,因有四花瓣状轮廓如海棠花而得名。一般所见桌类家具,以长方形、方形最为常式,较少见圆形(清晚期多见),更少见者就是如同海棠形、梅花形、菱花形等这类异形桌。这种样式的桌造型美观,富有很强的装饰意趣,但结构和造型特殊,对设计和制作的要求很高,故而少有制作,然而但有所见,无不精彩绝伦。此桌木质色泽沈稳,柔和温润的表层下隐隐透出高贵深邃的光泽,究其原因:一则因选用上好的金星紫檀制作;二则在于加工、打磨精细,处处光滑,包浆莹润,故有此效果。
第六件、【 清乾隆 御制洋彩夔龙莲花贲巴瓶】
本品敛口,圆柱头,束颈,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整身以粉彩为饰。口沿外周圈带粉红地蓝彩圈点为纹。圆柱头金彩勾勒折沿两环,上斜面与柱壁均作缠枝花卉。束颈纹饰两层,金彩弦圈区隔,上层红彩卷羽成地,蓝彩线条简绘花卉于上;下层红、黄、蓝、绿各色彩料并成俯莲倒垂,莲瓣四层,秩序井然。肩环如意云头纹一周。腹壁缠枝穿花双龙纹华展曲环,底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红彩篆书款。瓷质彩绘贲巴瓶为乾隆朝之首创,作为佛心天子——弘历的一份献礼而载入瓷史,这类瓷质佛教用具不单被用作佛堂法器供自身修持佛法之外,还作为高级御礼赏赐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领袖,承担着民族外交的重要使命,除却佛教寺院外,也常敬献给孔庙,以维系民族关系。是当时清皇室与密宗上层思想感情交流的见证,寄托双方的共同信仰。
第七件、【清乾隆 冬青釉浅浮雕夔龙撇口长颈瓶】
此瓶口部微外撇,长颈,圆鼓腹,圈足外撇,胎质细白坚实。瓶身纹饰分为数层,口沿有暗刻夔龙纹、连珠纹及如意云头纹,肩部则饰蕉叶纹、回纹、夔龙纹及蝉纹,腹部主体纹饰则为大片的夔龙纹,下饰莲瓣纹一周,足墙为三角纹。各处浅浮雕纹饰清晰流畅,深雕浅刻结合,层次感丰富,此类工艺复杂,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其精致考究,可见乾隆御瓷烧造水准极高。
第八件【 清嘉庆 粉彩缠枝花卉“团莲”纹双耳夔龙耳撇口瓶】
第九件、【清乾隆 胭脂红青花云龙纹双夔龙耳抱月瓶】
唇口,短颈,颈、肩处饰对称螭龙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腹两面以胭脂彩各绘一正面龙,青花绘朵云、海水江崖纹,颈、足墙绘如意纹、蕉叶纹相称。纹饰顺快流畅、色泽明艳动人。笔触不痴不弱,造型栩栩如生。抱月瓶釉面宝莹细润、硬亮悦目。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胭脂红釉不同于以往御窑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它是一种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出现于康熙晚期,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为低温彩釉,浅淡者为胭脂红,浓重者又称“胭脂紫”。它是引入西洋配釉法,在红釉中加金以低温烧成,早期多施于薄胎白釉器上,施釉较薄,以便发色及流釉均匀,督窑官唐英在《陶成记事碑》中称之为“西洋紫色”。此器色彩丰富艳丽,画工细腻,为皇家陈设品中之精品。
第十件、【清康熙 掐丝珐琅夔龙夔凤纹铜鎏金三羊蟠螭贯耳大瓶】
此器器形较为少见,其主体仿效陶瓷器中贯耳瓶的造型,据查史料,贯耳瓶造型流行于宋代陶瓷品中,因其器形典雅优美,至明清形制渐变但仍颇为流行,并被效仿沿用到其它工艺品制作中。此件器物的主体部分即是采用了贯耳瓶的造型,长颈近口沿处附三枚贯耳,其下垂肩、鼓腹,下接高圈足。器口部装饰有镂空鎏金云气纹饰件,另有三只蟠螭附于瓶颈,从肩部蜿蜒而上,似要遁入云气之中,引首互望,极富动感,蟠螭神态威猛张扬,身体盘绕之状甚明显,象征最高权力,实属罕见。瓶肩部镶三枚鎏金羊首,口中衔环,造型简练大方。器腹部三组鎏金镂空出戟,系仿商周青铜器之装饰。底部圈足外附三组铜鎏金异兽及团螭作为底足承托住整器,兽足造型古朴稳重气势夺人,在功能上更增加了器物的稳固度。此器主体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以铜鎏金双弦纹将器身纹饰分为两部分,颈肩部及贯耳饰缠枝莲纹,分别以红、宝蓝、黄、豆绿、紫白相间等多种珐琅色填莲花;腹部为对称的仿古夔凤纹,以宝蓝色釉料为主,间以其它诸色相辅;底部高圈足上饰海兽纹,神兽行于海上,富有动感。此器掐丝工艺精细灵活,纹饰繁密规整,采用的单线掐丝花叶纹饰和明代瓷器上流行的海兽纹,显现了由明代晚期向清代早期过渡的时代特征。其珐琅釉料色泽艳丽,釉面平滑,掐丝鎏金灿烂,加之主要配件之间是以金属螺丝相连,符合清早期康熙朝掐丝珐琅工艺的特征,虽未加款,但时代特征明显,实为一件康熙朝造办处制珐琅器的典型精品,康熙珐琅器本就稀少,此器器形体量如此巨大,鎏金色泽亮丽,保存完好,尤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