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精美金丝楠木藏品图片赏析 每一件都很美
第一件、【清乾隆(宫廷)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说法像 金丝楠木须弥座三联屏式佛龛】
这尊释迦牟尼佛就是清宫仿喀什米尔(或吉尔吉特)早期作品之一。释迦牟尼佛螺发,高肉髻,髻顶有髻宝装饰,原始有染青发,由于长期供奉,为烟灰所覆盖。佛陀颊颐丰满,双眼突出,垂眸睇视,白毫如珠位于双目之间。鼻梁呈弧形,双眸经过彩绘,彩绘保存相当完整。嘴角微抿,含笑,双唇涂红,颈部有三道清晰的吉祥纹。身披厚重袈裟,袈裟紧贴身体,有如波纹一样的衣褶,仅在衣缘、袖口和双腿下层叠的衣褶处才能感觉到袈裟的厚重感。这是古代西北印度地区犍陀罗风格造像在5世纪以后受到笈多艺术影响之后才出现的袈裟样式,它改变了犍陀罗造像中佛陀着肥大、衣褶自然袈裟的特点,转而将薄衣贴体、身体轮廓毕现的特点融合进去。佛陀身体健壮,气质古雅,全跏趺坐姿,底下的座缺失。佛陀双手施转法轮印。这是仅常见于早期西北印度和西印度的佛陀手印,表现的是佛陀成道以后,在鹿野苑向五比丘初转法轮的伟大时刻。所以类似佛陀古造像一直广受推崇,在西藏这类造像甚至被尊称为“觉卧佛”。这尊造像的喀什米尔(吉尔吉特)特征主要体现在脸部轮廓、眼睛的形状、袈裟与身体的结合方式等诸多方面。而它不是“梵铜璃玛”而是“新造”的理由是,黄铜铸造,表面鎏金,这在古代西北印度造像中是很少见的,而主要见于清代宫廷仿作中。面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线条清晰,而且没有明显的磨损痕迹,从造像底部来看,铜色偏新,没有什么氧化痕迹。这与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喀什米尔(吉尔吉特)造像历经千余年流转,表面磨损导致局部线条模糊不清的情况完全不同。造像整体规整、加工精美,表现出相当高的造像水平,有宫廷艺术的特色。
第二件、【金丝楠木乌木 】
第三件、【 清 金丝楠木龙纹顶箱柜 】
本柜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用料厚重,选材精良,这种尺寸宽大的柜子古称“朝服柜”,因官员的朝服不需折迭便可直接放入而得名。柜子加宽后,为了不使柜门过分宽大,合页负担过重,增加了“余塞板”。“余塞板”由攒框装板构成,合页即钉在“余塞板”的边框上。此柜的“余塞板”和后山的边框上均装有活销,可以自由拆下,这种考究的做法称为“扇活”。此柜龙纹雕饰威猛,辗转腾挪,穿行于云海之中,颇具皇家气势。
第四件、【金丝楠木阴沉木】
第五件、【清 梓檀镶金丝楠木玉器纹亮格 】
第六件、【现代 金丝楠木架几大画案配金丝楠木素面四出头椅 】
第七件、【 明末清初 金丝楠木平头案 】
案以金丝楠制,式样标准,结构沉稳,攒边格角,冰盘沿下起阳线,桌腿顶端开口以迎合斜切的牙条,夹头榫结构精准严密四腿八挓,前后两腿足间分别置双圆柱状直枨。此案的整体造型及工艺水平,充分展现出秀丽端庄、比例合宜的明式家具简约风格。楠木于明代至清代早期使用广泛,素有“软木之王”的美誉,因其“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倍受青睐,甚而作为紫禁城大型楼阁的建筑用材。生长缓慢,大器晚成,成栋梁材至少两百年以上。明清宫廷皇家用材在四川、贵州等地采集,并一度有宫廷“禁脔”之谓,即为皇家所专享。金丝楠木是楠木中品质最高的门类。明谷泰撰《博物要览·卷十·志木》(清李调元十二卷版)记载:“柟木(按,古代“楠木”亦称“柟木”,“柟”通“楠”)生云南、豫章及安南、川、广溪峒中。有三种:一曰香柟,二曰金丝柟,一曰水柟。南方者多香柟木微紫而香清纹美;金丝者出川峒中,木纹有金丝,向明视之,的烁可爱,柟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水柟色青而木质甚松,如水杨之类,惟可作桌凳之类。”此案选料及用材十分讲究,色泽浅橙黄略灰,木质温润平和,细腻通达,纹理淡雅文静,向阳视之,灿若云锦,案面水波纹美不胜收,如波涛浮动,其色粲然,高贵华美,摄人心魄。造型朴素典雅,线条简练流畅,细部构造极其精工,为典型明代工艺,整体流露出“内敛平和,恬淡虚泊”之气韵。
第八件、【 明 金丝楠木罗汉床 】
此罗汉床为三屏风式,通体用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色泽温润,用料考究,围子外形象是五屏风,由扶手两侧渐序向靠背阶梯状升高,有“步步登高”之意。因背板中间高、两旁低,仿佛由三片组成,三屏风用高浮雕刻饱满圆润的螭龙灵芝纹,据其花纹高度,不用厚板是刻不成的,床面藤编软屉,床身冰盘沿、有束腰,内翻马蹄足,兜转有力,富有明韵。尤其把拐角的内外都做出软圆角,这须要在材料的里外都削去两到三厘米的木材才能形成,不仅费料而且费工,技术要求高。此床是江南地区明式床榻的优良之作。如此水平古时也不多见,现更是一器难求,具较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具体可参见《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集》有一例,与此件藏品甚为相似。
第九件、【金丝楠木阴沉木(带样)】
第十件、 金丝楠木家具 (一组两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