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郎窑红荸荠赏瓶一对赏析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说明:瓶罩红釉发色浓艳,流畅自然,轻挂垂肩,亮丽雍雅,妙仿颈部为竹子形状,底部为大清康熙年制款 。
由于乾隆皇帝酷爱艺术,在他的倡导下,郎红器比康熙更成熟和多有极精的产品问世。另有,乾隆时期郎红中的薄釉器,色如鸡血,称为“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始烧自明初,臻善于永宣。红釉发色极艰,即便巧匠难成,窑出多有瑕疵,色正佳器寥寥,是以景德镇御器厂明代遗址出土大量废品破片。宣德以后,几乎尽弃铜红,红釉器之烧造,至康熙才告大规模复兴。郎廷极(1663-1715),康熙四十四(1705)至五十一(1712)年间,出任江西巡抚,督理景德镇御窑厂事务,尝命重调明初釉色,复烧铜红,浓若牛血殷妍者,谓之「郎窑红」,亮泽均润,正如此瓶绝色;且有淡如朝霞欲上时,谓之「豇豆红」。
郎窑红釉器相传为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1663-1715)兼任景德镇御窑厂督理时所烧造的名品,为康熙时期仿明代宣德宝石红釉的创新品种,代表了当时景德镇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它恢复并发展了元明以来的高温铜红釉工艺,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针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所以郎窑红釉瓷器在当时就很名贵,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郎窑除郎窑红外,还有郎窑绿、郎窑青花、五彩等,但以郎窑红最为珍贵。乾隆皇帝曾称赞郎窑红“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由此可见郎窑红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