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乡愿,德之贼也原文(乡愿德之贼也读音)

如何理解“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篇第十三章记载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文字非常简单,但如何理解?什么是“乡愿”?为什么说他是“德之贼”?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翻译为好?

我们先看看几位著名学者的解释。朱熹理解?什么是“乡愿”?为什么说他是“德之贼”?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翻译为好?在其《四书集注》中的解释是:“乡愿,乡人之愿者也。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独以愿称,夫子以其似德非德,而反乱乎德,故以为德之贼而深恶之。”杨伯峻先生在其《论语译注》中的翻译是:“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其解释是:“《孟子》《尽心下》对‘乡愿有一段最具体的解释:‘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又说:‘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的解释是:“乡,其群鄙俗。愿,谨愿也。一乡皆称其谨愿,故曰乡愿。…若同流合污,媚世伪善,则断非入德之门。”其翻译是:“一乡中全不得罪的那种好人,是人类品德中的败类呀!”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的解释是:“‘乡愿’,即好好先生也。唯唯否否,含含糊糊;左右既逢源,摇摆又不倒;名誉归,人缘好;大家都喜欢,自己也‘完美’。”其翻译是:“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祸害。”除此之外,朱熹在其《朱子语类》卷六十一说:“以狂狷者尚可为,若乡愿,则无说矣。” “狂狷尚因其有为之资裁而归之中道。”“狂狷是个有骨肋的人,乡愿是个无骨肋的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周遮掩蔽惟恐伤触了人。…一心只要得人说好,更不理会自己所见所得与天理之是非。”

综上,通过上述几位学者的解释,应该对“乡愿”这种人有所了解了。我认为,其实质在于:这种人,没有原则,没有风骨。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自己的立场、主见,只是为了落得个好名声而处处取悦于人。这样的人,即使人人说好,能称为有道德吗?他是偷了道德之名的贼啊!所以孔子才称之为“德之贼也!”因此,我的翻译是:“那些被人称为‘乡愿’的没有原则、没有风骨的好好先生,是偷了道德之名的贼啊!”

人不能离群独居,但一定要有独立见解;人不能有傲气,但一定要有傲骨。诚哉斯言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如何理解“乡愿,德之贼也”?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